可举一国之力供养一城的繁华,值得向往和称赞?
后人只看到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出自大宋。
只看到大宋文化繁荣。
却总是忘了,这天下,除了士大夫文人,还有其他老百姓。
却忘了问,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却忘了问,供养东京一座城,供养那些士大夫的人是谁。
总是忘了问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为什么会发生。
却总是忘了两宋三百年国祚,还出现了多少起农民起义,总是去忽略那个惊人的数字。
却总是忘了问,富裕的大宋每年得给金辽送去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
《清明上河图》画了东京的繁华。
而在更多没有人去记载,没有人去关注的角落,老百姓是什么样的光景。
更多人只看到了大宋繁华的一面,却总是想不起来,繁华的另一面是什么。
那是王安石花了一生的时间都救不了的贫苦百姓。
那是章惇继承了王安石政治理想,却被士大夫扣上了奸相的帽子的背后,展现出来的文官集团、士大夫阶级的势大。
宋哲宗一个铁血皇帝,在历史上的痕迹也被士大夫刻意弱化。
他的功绩,他的成就,并未有很大的篇幅,大部分都一笔带过。
文人士大夫宁可花更长的篇幅去描述大宋的文化繁荣。
重文轻武,重文抑武,让大宋生生变成了大怂。
而造成这一切后果,赵光义这车神脱不了干系。
不过,朱元璋和赵匡胤不爽归不爽,也只能接受他们车技不吐赵光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