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来宗道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的胥吏,大部分都是签充,或是罚役,这些人很多只是能写能读,能力参差不齐。”
“让这些人担任亲民官,臣恐会酿成祸端。”
“臣以为,不妨任命各府的举子、秀才去辽东等地任职。”
来宗道说完后,其余人也都相继表态。
但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来宗道的。
显然,内阁和六部,还是更相信那些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
朱由检转头对温体仁问道:“首辅,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以为相比胥吏,各地的举子和秀才,没有接触过政务,恐怕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不如那些胥吏。”
温体仁依旧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朱由检微微颔首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朕看不如两条腿走路,吏部一方面遴选合适的胥吏,另一方面礼部也要配合吏部,看看各地举子和秀才中,有没有堪用的?”
“另外,之前和察哈尔作战的时候,亲军有许多伤退的士卒、将校,朕看也可以让他们试试,这件事就交给兵部处置。”
最后这句话,才是朱由检的真正目的。
相比胥吏和那些读书人,亲军的人,对朱由检这位皇帝会更加的忠诚。
至于说这些人是不是有能力做官,朱由检倒是并怎么担心。
许多人读夜校也都读了一年了,该认识的字也都认识,做个佐官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朱由检说要让因伤退出的亲军,去担任地方官员,在场的几位大臣皆是面面相觑。
周应秋有些牙疼道:“陛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我大明还从未有过如此先例。”
“怎么就没有先例了?太祖和成祖时期,不就有很多军中的将士,被安置到各地为官吗?”
朱由检语气轻松的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