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武士彟一点顾忌也没有,开始疯狂的卖出雪盐,而且价格还是低得不可思议的十文钱一斤。于是很快的,只是短短的两个月,雪盐就卖到了全国,哪怕是最穷的穷人,也能买到雪盐了。
不产盐的地方无所谓,反正他们要买盐吃,买哪里的不是买啊。
更何况买的还是不含苦味的雪盐,这可太好了。
而产盐的地方可就倒霉了,他们没想到这外地来的雪盐卖得这么便宜,哪怕是从外地进过来,售价居然还是比自己的盐的成本还低,这还怎么打啊?
不少产盐地的人都感到一阵绝望,他们再也别想靠着盐吃饭了。
于是有人愤怒了,他们组织了人手,准备把自己地盘内的雪盐铺子给砸了。
可是官府早有防备,只要是动手的人,全部抓起来,然后送去倭国挖矿。杨广早就通知了产盐地区的官府,让他们盯着当地的盐商。
本来上头的命令,下面是不会这么积极的配合的。
可是没办法,谁让杨广同时也给了一个好处:盐补!
他就是以当地的盐没了活路,当地官府会少一个进项为借口,给了官府一个补贴,名为盐补。
这个钱的多少不等,县城是两三千贯,郡城是一两万贯。
以前产盐区的官府的确是能在盐上得一点好处,不过能有几百上千贯就很不错了,而且还不是定时的。
现在每年都能拿到上千贯固定的补贴,官府自然是感到十分的高兴。
杨广还定下了规矩,要是当地盐商闹出大事,这盐补就会取消。
舍不得的官府自然就积极的防着盐商,只要他们一闹事,官府就一个字:抓!
于是为首的盐商被抄家,真犯了事的盐商被砍了头,然后家人被送去倭国了。
至于最底下的盐工,他们也断了生路。
不过杨广对他们也有安排,既然煮不了盐,那就卖盐吧。
这雪盐急需各种运输的人手,杨广的想法是要把雪盐卖到乡村中去。
可是人手极度缺乏,既然盐工没了活路,就不如来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