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淡然下令:“去,将这些老臣请来,就说我瞿宁有要事相商。”
手下领命而去,不久,几位朝中老臣被请到了瞿宁的营帐之中。
这些老臣一个个面带不忿,显然对瞿宁的做法心存芥蒂。
为首的一位老臣,白发苍苍,身着紫袍,他是朝中的资深大学士,名叫王博。
王博上前一步,捋了捋长须,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瞿将军,老夫听说您在军中自作主张,甚至在朝政上也有所动作。您年纪轻轻,便想一手遮天,未免太过狂妄了吧?”
另一位老臣,是朝中的兵部尚书,名叫赵宏,他也是眉头紧锁,沉声附和:“王大人所言甚是。瞿将军,您虽然在战场上有功,但朝政之事复杂多变,非您一介武夫所能掌控。老夫等人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不得不出面提醒。”
其他几位老臣也纷纷点头,他们或是朝中的财政大臣,或是礼部尚书,都是历经沧桑,见证过大汉风风雨雨的元老级人物。他们对瞿宁这位年轻的将军,显然并不买账。
瞿宁面对这些老臣的质疑和嘲讽,却并未动怒,反而笑着起身,对着他们一一抱拳:“诸位大人,瞿宁在此向您们问好。您们都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瞿宁对您们的功绩和贡献,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
老臣们见瞿宁态度谦和,心中的不满稍微平息了一些,但仍旧面露不悦,等待着瞿宁的下文。
瞿宁继续说道:“瞿宁年轻,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向诸位大人学习。但如今大汉正值多事之秋,李婉儿的余孽尚未完全清除,边疆也未完全稳定,瞿宁肩上的担子沉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博闻言,冷哼一声:“瞿将军,您这是在向我们展示您的辛苦和忠心吗?但老夫要提醒您,朝政不是儿戏,您的一些做法,已经引起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
瞿宁淡笑一声,不慌不忙地反问:“敢问诸位大人,平日里在朝中都忙于哪些政务?”
众大臣冷笑,其中一位财政大臣率先开口:“老夫负责大汉的财政收支,每日需处理无数账目,确保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礼部尚书也不甘示弱,沉声道:“我等负责国家的礼仪教化,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弘扬我大汉文化,岂是瞿将军你所能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