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煜喝多嘴瓢后所提供的关键词,他们专门有去查了东汉末年、晚唐五代、两宋交替时候的气候变化与天灾影响,与大明不能说高度吻合,但也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
用《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中的观点:“在明代,尤以水灾旱灾和地震最为严重,分别是1034次、728次、1159次,雹灾达到了243次之多,这在前代是闻所未闻的。”
换算下来,基本等同于大明每个月都要发一到两次大灾,从开国一直持续到灭亡。
林煜接着说:“堡宗搞出了土木堡之变,差点把大明葬送给了蒙古人,而挽救了大明,也挽救了天下百姓的两人,一个是于谦,另一个就是朱祁钰了……”
说到朱祁钰,林煜便是忍不住有些唏嘘,这位老兄拯救了大明天下,却死得不明不白,死后也被上了个谥号“戾”,不许葬入皇陵。
虽然成化帝迫于压力,为这个叔叔平反,但也只是恢复了帝号,没有恢复庙号,就连帝号谥号也只有五个字,比大明其他皇帝的十七个字要低了不止一截(后来恢复庙号,追加谥号的是南明弘光帝)。
林煜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深入去说,因为这里面争议太大,他之所以坚持要朱瞻基亲征平叛,就在于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出身有大问题。
按照《明史》记录,吴贤妃是朱瞻基的侍女,生了朱祁钰后才册封为贤妃。
而另一部《罪惟录》却记载,吴贤妃的真实身份是汉王的罪官女眷。
两部史料的争议很大。
但根据实际分析,如果是《明史》说的,吴贤妃是正经的宫女,那从受宠到生下皇子,再到有着封号,却一直都住在宫外,这在明朝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所以,有理由推测,吴贤妃的真实身份应该存疑,或者说比较敏感,比如说罪官女眷……
而像这种带罪官女眷回宫,又宠宰生下皇子的,在明朝也并非个例。
比如说弘治皇帝的生母纪氏,便是广西瑶族土官的女儿,因为造反作乱被成化帝征讨俘虏进了宫廷。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尚存争议,《明史》因为不可说的原因,很多东西都存疑。
所以林煜也说不上太多,只能用“天机不可泄露”作为借口。
汉王不知为啥提前跑出来闹腾,林煜怕万一《罪惟录》说的是真的,朱瞻基没去把人带回来,那朱祁钰不能出生就糟糕了。
于谦见到林煜不愿意说,便也不再多问,而且他的心底也有了些许猜测。
或许,就是跟这个朱祁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