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专收白银的钱庄

林煜笑道:“老洪你也不用疑惑,我既然说到了这个‘银行’,那肯定是有其用意的。它的核心关键,就在于两点,一在白银,二在利息。”

白银和利息?

朱瞻基还有些迷茫,于谦却仿佛已勘透了个中要点。

林煜没有继续卖关子,当即解释道:“所谓白银,我在此前就已经说过,白银能够取代铜钱和宝钞,成为替代粮食后的赋税主体。关键就在于白银与铜钱、宝钞都不一样,它本身就具备了利益价值。”

“而铜钱价值也有,却普遍更低,而且因为民间私铸私熔太多,导致铜钱价值也是参差不齐。就算放眼海外,铜钱的主体消费人口也都是在大明,更远一些的国家,则普遍更喜欢使用白银和黄金。”

“白银和黄金……”

朱瞻基喃喃自语,旋即像是瞬间悟透了什么,一下子惊得双手抚掌:“先生,我明白了!”

林煜说道:“好,那就说说看,你都理解了多少。”

朱瞻基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说,白银与宝钞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白银本身便具备价值。而宝钞的价值则全部取决于我大明朝廷,也就是先生说的国家信用。”

“这也就意味着,宝钞哪怕是在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初创时期,也只能在大明境内通用,而无法在海外诸国兑取钱财。”

“可白银不同,它本身具备的价值,放眼海外也是受到诸邦列国认可,所以日本的银矿我大明也可以去开采。而开采到的日本白银,既可以在我大明使用,也能在海外列邦通用。”

“先生创立的‘银行’,只需以利息吸纳民间的过量白银,再拿这些白银去海外购买我大明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粮食、战马、耕牛……”

“如此,不仅通货膨胀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还能以万国之力来供养我大明盛世。”

这一套实际已经算是触及到了经济学的门槛,通货膨胀的问题在于货币发行太多,超过了市场购买力的极限。

举个例子,就是本来市场的价值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朝廷却往市场投入了两百两银子作为货币。

那么这两百两银子的价值就会自然减半,物价也会随之浮动升高,这就是通货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