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你们有这种才能,早干嘛去了?
非得程剑科技独立出去了,才开始表演。
车造的这么漂亮,让陈晨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挑不出什么毛病。
说实话。
如果不考虑大局,陈晨想让这辆车立刻量产。
就在这时,程淼一副贱兮兮的表情凑了过来。
“小老板,够不够出色。”
“出色……”
“那我们是不是往下一阶段推进?”
程淼心无旁骛,只想搞出一番事业。
原型概念车搞定,那么下一步就是部署量产,然后开创飞行汽车先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虽然这第一步屡遭挫折,经历了三班原型车。
但小老板的苛刻也在无形中锻炼了程剑科技的能力。
这一版原型车程淼信心十足。
如果小老板不中意,那只能是小老板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
陈晨也确实不能罔顾事实挑毛病。
于是他点头首肯车辆的设计,但对于量产,依然没有松口。
“推进下一步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考虑,比如空域的问题,有没有最新的进展?”
“有!”
程淼一副得意的样子。
押题成功!
之前小老板强调过无数次,量产的主要阻碍有两个。
第一、产品自身的问题,比如产品力性能之类的。
这个问题随着第三版原型车亮相,解决了一大半。
第二、基础设施的制约。
这个问题不是能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
庆幸!
负责宏观调控的家长是识货的。
前些日子人家专门成立了低空司,还放开了空域试点,给程剑科技这些搞飞行汽车的公司松绑了很多。
程淼信心十足的解释道。
“我们已经和低空司进行了十多次的磋商,为政策法规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建议。”
“初步共识是,全国范围内,空军将会对空域做逐步的解绑,允许一部分有资质的飞行器适航。”
“另外,钱江已经开展了十几条固定航线,可以不用报备,随时起飞。”
“当然了,上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制定政策肯定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完全理解。”
“因此在充分的尊重前提下,我们估计预计两年内,飞行汽车至少能在国内大中型城市自由飞行。”
“您觉得呢?”
陈晨咬着嘴唇。
“我觉得……也差不多。”
人家程淼说的没毛病。
按照目测政策松绑的进度,两年内能飞还真就差不多。
甚至陈晨都想的比较乐观。
因为近些年科技终端载体的发展是指数级的,一个月一个新变化。
因此两年都有可能长了。
这玩意儿也喷不了!
本来想给监管甩锅,延缓飞行汽车的上市。
没想到。
家里突然开窍了。
又是解绑空域,又是开试点城市。
仿佛比企业还要着急,生怕耽误了飞行汽车上天的进程。
程淼回想自己走来的路,有些感慨。
“小老板,我原来是不信鸡汤的,但现在我有点改观。”
“原来世上真的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初出来的创业的时候,我觉得有很多困难,甚至想退缩。”
“现在回头看,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先出来。”
“所有困难都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陈晨硬着头皮点头:“对……”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推进到下一步?”
“可以的吧……要不你先跟金慕妍那边聊聊,人家没问题,就量产吧。”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陈晨拖延的时间已经算多了。
从产品到政策,能找到的借口他都找了。
尽量的延长研发周期,骗金投资本往里投钱。
可天不随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