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大明日报各种好,利民增财国泰安

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百姓们,对于通篇都用大白话写的‘大明朝日报’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毕竟往大了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朝廷的政策,往小了说,可以能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医学农桑知识,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再加上‘大明朝日报’卖的也不贵,十文钱一份,对于现在的大多数的大明朝百姓们来说,咬咬牙,还可以买得起的。

而后地方上的各省府州县的官员,在拿到‘大明朝日报’之后,也可以通过隶属于地方衙门的印刷局或者委托商贾去印刷大明日报,之后再卖给当地的百姓们,只要售价不超过朝廷规定的定价就行。

这地方衙门财政的另一个来源,毕竟地方百姓们对于‘大明朝日报’非常感兴趣的。

但这一百万份‘大明朝日报’即便有五十万份可以对外售卖,但五十万份‘大明朝日报’所赚得的利润,也但是刚刚填平那除此之外,免费分发的五十万份‘大明朝日报’的造价成本罢了。

如果再算上为了印刷这一百万份‘大明朝日报’所耗费的人力、运输等成本,综合算下来这一百万份‘大明朝日报’成本与收益,其实是入不敷出的。

虽然这点人力、运输、印刷等成本相较于如今的大明朝财政收入而言,但是九牛一毛。

即便是一直入不敷出,大明朝廷也能承担的起这一百万份‘大明朝日报’的费用支出。

但是秦宇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在大明朝财政收入没问题,并不代表日后大明朝的财政收入也没问题。

一旦当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而不得不削减财政开支之时。

像‘大明朝日报’这种入不敷出,且在一众文武百官看起来也没多大用处,甚至将他们过往履历公之于众,使得他们受到天下百姓审阅的东西,便很有可能会被第一个裁撤掉。

所以为了‘大明朝日报’日后不被第一个裁撤掉,秦宇在‘大明朝日报’所隶属于的宫廷印刷局之下,又成立了一个‘大明朝书店’。

这个‘大明朝书店’主要卖两类东西,第一类是教辅学习参考书。

比如像过往每年的省试、殿试试题,以及相关省试、殿试成绩出众者的答卷,这个一般的官员是拿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