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为了朝局的稳定,一部尚书如果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大多都是要干够五年到十年的。
而按照这个要求来倒推,官员成为一部尚书时的年龄,基本不可大于五十五岁。
再进一步倒推,如果说四十五岁之前升不到布政使司,又或者是一部侍郎这个位置,基本就无缘最高的六部尚书之位了,除非有特殊情况。
比如像之前的胡惟庸、李善长谋反大案,朱元璋就杀了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一大批朝堂官员。
而像原历史上的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同样杀了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一大批建文朝堂官员。
所以只有在这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天子才有可能会不管原来六部尚书官员年龄的潜规则要求,或是破格提拔三四十岁的年轻官员来担任六部尚书。
否则一个正常而成熟且稳定的朝廷,都是不会乱提拔任用不符合某个潜规则年龄要求的官员的。
除了工部、吏部之外,户部同样也重新规划未来五年的财政预算支出。
毕竟原来的大明朝第二个未来五年规划中是没有涉及到东征倭国、兼并高丽之事的。
现在确定了要东征倭国、兼并高丽之后,户部肯定得要为东征倭国、兼并高丽之事,做好相应的钱粮拨款这方面的预算支出准备。
而这就涉及到了如果要给东征倭国、兼并高丽之事拨款,会不会影响到给其他项目工程拨款?
如果会,哪些项目工程的拨款是可以削减一部分的,哪些项目工程的拨款是不可以削减一部分的。
哪些项目工程的拨款是可以延时延后一段时间的,哪些项目工程的拨款是不可以延后一段时间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需要户部——斟酌确定。
而兵部也要准备在倭国和高丽设置大明朝地方卫所,负责镇压后续当地暴民叛乱等事宜。
礼部也要为大明朝东征倭国、兼并高丽之事,找几个看上去冠冕堂皇一点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