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燕王朱棣给出的理由,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借口。
这时,朱棣转头看向礼部尚书宋濂身上。
“诸卿,认为此举如何?”
毕竟这一个决策主要涉及到的就是礼部,自然需要宋濂这个礼部尚书的意见。
迎上朱棣的目光,宋濂没有丝毫犹豫的拱手回答,“殿下此策,利国利民,老臣赞同!”
对于这件事,宋濂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一方面是因为燕王朱棣打着为天下百姓、学子好的大义名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礼部的地位与权柄。
毕竟有时候一个人、一个部门有多大的权力,那么就要看他能够负责、决定多少的事情。
像朱元璋为什么要废掉丞相之位,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丞相所能够负责、决定的事情太多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够自行决定天下所有的事务,存在着架空皇权的威胁!
所以朱元璋才会费尽心思,故意放纵胡惟庸做大之后,再将之连带丞相之位一起除去!
同样的道理,燕王朱棣将审核民间办学之事给到了他们礼部,虽然此举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但是同样也使得礼部今后明确拥有了,能够一言兴废决定天下民间书院存续的权力!
而天下民间书院,可以说是天下间绝大部分士子的培养来源!
若是士子学习的书院被封,那么轻则影响士子的学子,重则甚至影响士子的科举仕途!
可以说单凭此权,日后天下民间书院、士子都得要更加敬重礼部三分!
否则礼部一句不符合开办学院资质,又或者是存在育。才不育德,又或者是误人子弟的行为,便能够轻易地将他们的书院给查封。
因此,面对燕王朱棣提出来的“日后对民间兴办书院做出一定的要求”决策,作为礼部尚书的宋濂,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作为礼部尚书,宋濂虽然不是六部九卿之中权柄最大的那个,但论及身份、地位,宋濂绝对是六部九卿之中最高的一个!
因此,在宋濂开口表态赞同之后,原本就对这个决策没有什么意见的文武百官,自然就更加不会开口给自己找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