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亡国隐患隐隐现,教育之重不可疏

正史所记载,朱允炆年弱且自身威望不足,手段能力等等都不足以压服得了以淮西勋贵为首的武将派系。

因为朱元璋一直铺的路,是给朱标准备让他走的.

除了朱标之外,也就秦王、晋王、燕王这几个二代皇子能够勉强压得住,能够服众。

但是朱允炆压不住,所以朱元璋只得想办法帮助朱允炆压制住。

正因如此,才有明史上著名的蓝玉案,受到牵连的淮西勋贵武将,包括傅友德、冯胜、王弼等一众公侯。

而在蓝玉案过后,整个淮西勋贵武将派系几乎被朱元璋屠戮一空,仅仅剩下几个如耿炳文这种年迈守城的老将,以及如李景隆这样中看不中用的二代勋贵。

最后,朱允炆登基为帝,重用齐泰、黄子澄这样的文臣。

从这之后,大明文臣武将这两方派系之间的党争平衡便被彻底的打破了。

如果没有后来朱棣发动的‘奉天靖难’,削了一批朱允炆时期的文臣,同时又让一批‘奉天靖难’中的武将勋贵重新上位。

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大明朝堂风气就会逐渐变成如同昔日宋朝那样‘重文抑武’的党争局面。

不过幸好有朱棣的‘奉天靖难’来了一场大洗牌,将原有的格局重新打破,重新树立了新的秩序,恢复了文臣武将两个派系的党争平衡。

而大明朝第二次文臣武将派系党争平衡被打破,则是土木堡之变。

因为在土木堡之变中,勋贵武将派系几乎全体出动,最后活下来的人屈指可数。

而在这些阵亡的勋贵武将中,有很多军事才能出众之辈,甚至给这些人足够成长的时间,假以时日,他们将是大明军队中的中流砥柱,能够成为大明柱国基石般的存在。

比如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候陈瀛等等一种勋贵武将侯爵。全部因为朱祁镇的错误领导,以至于全部战死。

再加上留在京师的一众文臣之中,又出了一个千古名臣于谦,力排众议,坚请固守的打退了瓦剌大军,赢得京师保卫战,使得自身的威望达到顶峰。

彼时的于谦,一封手书传下,九边诸将可谓无不俯首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