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后,久久无语,盏茶功夫过后,才挥了挥手。
“你且退下吧。”
“是,父皇!”
等朱标走后,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皱眉沉思,脸阴晴不定。
片刻过后,朱元璋这才叫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速速去请韩国公进宫见咱!”
“是陛下!”
不过多时,一名身穿大红袍服,头发灰白的老者匆匆走进御书房,纳头便拜。
“微臣李善长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人正是大明王朝初的第一谋士,开国六公爵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
身为曾经大明王朝的左丞相,朱元璋将其比作萧何,张良一般的人物,彼此意气相投。
而李善长从指挥作战到军资公用,经常参与其中。
明朝建立后,许多政策、法规、制度、礼节以及礼仪等,都是由李善长亲自制定或牵头完成的
所以李善长才能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得以封公,并且位于六公之首。
但是洪武元年至洪武四年这期间,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权力过分膨胀,从而导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
朱元璋那时便对李善长愈发不满。
因此在洪武四年,李善长因长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天,没有能够前往中书省处理政事,心中倍感不安,于是上疏恳请致仕,也就是退休。
其实李善长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未能尽职,而有愧于朱元璋的信任。
其二,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朱元璋对他的态度。
这也是历朝历代开国大臣惯用的一招。
但朱元璋是谁?
开局一个碗,最终打拼成为开国皇帝的人物,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批准了李善长的请求,让他回老家休养了。
而李善长退下来之后,担任多年丞相的汪广洋才得以迁升称为左丞相。
汪广洋此人跟随朱元璋多年,深得信任,并且为人小心谨慎,灵敏持重,朱元璋对其很是放心。
可是汪广洋此人能力一般,办事乏力,事事请示,令朱元璋十分失望。
于是当年李善长趁此机会,将自己的亲信胡惟庸推荐进入中书省。
胡惟庸此人精明强干,又得到李善长的指点和他旧部的支持,加上本身就善于逢迎,所以很快便成了朱元璋身旁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