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便不多逗留。
更没从城中穿过的打算。
直接越过原野,渡过滔滔汉水,进入秦岭之中。
后世关中到汉中穿越秦岭,有五条沿着河谷蜿蜒的小道。
然而,在这先秦之时,蜀地尚未并入秦国,闻名遐迩的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等均尚未开辟。
唯有褒斜道最早出现,却也只是两地商旅趟出的羊肠小路。
攀崖越涧,奇峻绝险。
后世连绵的栈道尚未开始修筑。
子龙旧地重游,不由唏嘘万千。
第一世年老之时,自己与副将邓芝率领疑兵出褒斜道,于箕谷败于曹真之手,仓皇退回成都。
吞下此生唯一败绩。
郁郁寡欢之际,这才遇见神秘画师,重生回到长坂坡改写人生,直至如今站在这里。
子龙缅怀半晌之后,领着小黑踏入其中。
秦国国都咸阳,不远矣!
在秦岭中行了几日,不时能遇见秦国士卒役夫在险绝之处架设栈道,拓宽山道。
子龙倒也机警。
远远撞见,便离开山道,踏入山高林深的山麓之中。
免得被秦兵逮住盘问。
那些秦兵也只以为子龙是在山中狩猎的猎户,远远喝问几句,没得到答复,便也就作罢。
毕竟他们的职责乃是督促役夫修筑褒斜道,盘问路人只是顺带之举。
他们不可能擅离职守,追击子龙进入山林之中。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编订户口登记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以连坐法制约。
擅离居住之地的国人,没有通关文牒,一律以敌国细作视之。
子龙所知并不真切,只是隐隐直觉让他下意识地避开秦兵,以免招致麻烦。
如此十数日之后。
子龙终于踏出秦岭。
身上多了一捆数十张叠起来的兽皮,全是在秦岭深处猎取得来。
山脚下城池井然,守住下山的必经之路。
此处正是关中郿县。
在这先秦之时,曾数度改名。
郿邑、郿坞,直至秦孝公时,改为武功县。
子龙又砍了一捆干柴,捆扎好后用龙胆枪挑起。
一头干柴,一头兽皮,装成猎户樵夫,向武功县门口走去。
刚要越过城门。
两侧全身黑衣甲的秦兵伸出长戈交叉挡住:
“站住!”
“兀那汉子,你是哪里人?取出通关文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