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码头扩建

焦宏富说道:"是呀!过去东都码头私营时,码头差不多饱和时,业主就会加价,他们根不不考虑扩建。加价比扩建,效率高多了。东都码头一路加价,结果我们中小商户,根本用不起呀!"

朱文轩回答道:"是呀!政府垄断的企业,当市场出现饱和之后,往往都选择新增投资,一来投资可以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好处很多呀!但是,私有的垄断企业,当市场出现饱和之后,往往选择加价。加价一声命令就行了,效率真是没得比的。反而投资有资金成本,还要建设时间,再加上管理成本,效率真是慢多了。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当然选择加价,而不是投资。"

朱文轩知道,垄断资本只喜欢加价,不喜欢投资。英国铁路私有化这后,铁路老板们确实赚大钱了,但由于缺乏投资,铁路的服务品质大幅度下降,还多次出现事故。现在,英国不得不讨论,如何将铁路国有化了。

朱丛接着说道:"这次我们考虑,在原有基础上,扩建码头,加上通往钢铁厂的二十多里铁路,一齐建设,能够满足未来二十年的需求。如果不扩建,单是运钢铁厂的煤和铁矿石,就已经很吃力了。"

"这次扩建的资金来源,一是我们龙州政府自筹。二是各个商户预支的码头税费。但是,还有很大缺口,我想圣上,想办法帮我们解决。"

朱文轩说道:"你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我帮你们出一个主意,就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发行以大夏币买卖的,东都码头建设国债,该国债一是由码头的税费作担保。二是在五年之后,投资者可以用归还的本息,以三十纹一石,购买大米,以实现国债的保值。"

"我与大夏银行的公孙钱交流过,他认为,五年期的利率,利息大约六至七,就可以发行出去。我们给销售国债的钱庄,百分之五的代销费。剩余的,由大夏很行包销,相信在东都,一定大受欢迎的。在发行时,采取先冻结资金,然后抽签分配的方式,发行给投资者,这样能增加大夏币的需求。如果这次成功,今后中央政府,每年七月,都到东都,发行一次国债。"

"太好了,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朱丛和焦宏富,一齐鼓起掌来了。

焦宏富说道:"我们中小商户,盼望东都第二码头,已经盼了一百多年了。今天得以落实,我们代表东都的中小商户,多谢圣上!圣上这一招,真是神来之笔呀!"

说完之后,焦宏富说站起来,深深地向朱文轩鞠了一躬。

"不必客气!"朱文轩一边说,一边想着,这那里是自己的,神来之笔呀!用大米保值这一招,新中国开国之时也用过,自己只不过是借来使用而已。

汇面之后,朱丛和公孙钱,就一齐去东都,筹备发国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