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能赚更多的钱,就是好事吗?从宏观角度来看,消灭了竞争,少数人赚大钱,大多数人活不下去,反而是坏事呀!"
朱文轩最后说道:"朱清,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等朱星从东都回来,我会再跟他,详细谈谈的。"
朱清走了之后,朱文轩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朱文轩回想起,在二十一世纪读大学的时候,他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老师,是一位在零八年金融危机之后,考进大学的研究生。
他对于经济学的前辈斯密、岂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的高深理论,他只用两个字来形容:放屁!
而经济增长动力是什么?在他眼中,只有两个字:竞争!
所有人都说,苏联的计划经济僵化,但他们只说对了一小部分。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放异彩的T-34坦克,就是在体制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如果苏联真的是体制僵化,怎么可能打赢纳粹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两个飞机设计局,设计出大量优秀的飞机,包括著名的米格十五,也包括震惊世界的苏二十七,在九十年代解体之前,苏联的军事工业,并不落后于美国。苏二十七到今天为止,还是一代名机。
这一切都归功于,苏联让国内,两个同是国有的飞机设计局,互相竞争的结果。
而殊途同归的是,美国在研发隐形新战机时,也让F-22与F-23两种机型,互相竞争,最终才研发出F-22这种一代名机。
在中国,也有成飞和沈飞,两大飞机制造商互相竞争。所以,中国军用飞机,才能不断发展,最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中国的歼十六,还有歼二十,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的电信行业,石油行业,以及大银行,都是国有企业,但他们也存在竞争关系,虽然利润有所损失,但换来的,就是这些行业能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的铁路和电网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虽然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政府要求,通过对标国外同类企业,及限制价格等措施,防止企业通过垄断来损害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