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轩想到此处,心里就释然了。不是有第二个穿越者来了,这只是在现在的生产关系下,大师们的正常反应。
这些大师的反应,与"防汉甚于防洋"的论调,是完全同源的,都是为了维护一个极小圈子的利益,从而置国家民族的大义于不顾。
公知的鼻祖胡适,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很受公知圈子欢迎,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卖国,在九一八,以及南京大屠杀之后,仍然紧抱日本侵略者的大腿不放。二是他的能力有限,他想卖国,但日本人根本不理你,想卖国也找不到门路,不像汪精卫,所以最终还留住了一点颜面。
二十一世纪的公知圈子也知道,直接捧汪精卫不合适,太多刺眼,所以就捧一个,在思想上与汪精卫,一模一样的胡适,来充当门面了。
朱文轩看到这些文人墨客的高谈阔论,真是感慨食多呀!面对自己的同胞被强暴,被屠杀,竟然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同情之心,反而大叫和谈,反对抗倭,在国家内部瓦解反抗的热情,真是其心可诛呀!这种人的良心,已经拿去喂狗了。
这时候,朱文轩想起了,一首在二十一世纪看到的七绝诗:
大儒威武
无恶不作又如何,
奸淫掳掠无所谓;
垄断资本得欢心,
自有大儒来辩经。
不久之后,在东都,倭国军队的大统领安倍里一,也发表了三点意见:
一是倭国与大珉帝国,在经济上互相提携。
二是大珉帝国只要将龙州,割让给倭国,倭国就不再对珉国领土,有任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