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旗插天边

这时候,朱弘业终于放下心来了,这个败家子,在圣上面前,好在没有出丑。

朱文轩则想着,自己是一个,在深圳大学的古典诗社,泡了四年的人,虽然女大学生没有泡到一个,但押韵这种小事,肯定是学会了的。

宴会结束后,圣上将朱弘业单独留下,听听他的意见。

朱弘业说道:"圣上,我大夏国与北胡国的边界,是历经上千年,经过反反复复的争夺,才确定下来的。这条分界线,这不是随便画下的,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条线以南,当地的人民,都从事耕种活动,他们都固定在土地上,不会随便走动,所以比较遵纪守法。但是,在这条线以北,由于雨水不足,人民无法从事耕种活动,只能逐水草而居,从事放牧活动。由于居无定所,所以他们法制观念就不强,有机会就从事抢劫活动。他们不是,我们能随便同化的人种呀!由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统治他们,肯定是成本高昂,得不偿失呀!"

"北胡国的皇帝,每次死去之后,不管有没有指定太子,都会引起全国大乱。他们国家的各种皇亲国戚,统帅权臣,都纷纷站出来,拉笼各个部落,争夺大位。这时候,如果受到外力入侵,他们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但是,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他们就关起门来,在内部互相厮杀,杀到只乘下一个强者为止。这段时间,通常会持续三至五年。所以微臣建议,我们先退兵,好好利用这三至五年的机会,休养生息。等他们杀出结果之后,我们再作打算。"

圣上听了之后,就回答道:"多谢朱爱卿的建议,朕考虑一下,再作决定。"

回到宿舍之后,朱顺等人,也大赞朱文轩作的诗,写得非常之好,大家最欣赏:"我军忘死上战场"这一句,简直说出了我们将士,在上战场时的内心感受呀!经过实战锻练的军人,都是不怕死的军人。

经过此事之后,左丞相向他儿子说道:"这个败家子,已经进入皇帝的视野,如果他死了,会有大麻烦的。你以后不要去招惹他了。等我们办成大事,再找他算账也不迟。"

第二天,各支部队在清点了战果,向圣上汇报之后,皇帝姜震威,看着战果,再次吃惊起来了:

这个朱文轩率领只有一百人的部队,竟然丝毫不怕死,孤军深入敌营,追击得最远,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占全军缴获数量的一半,有如此胆识的将领,真是很少见呀!这个朱文轩,看似像个文人,但却是当将军的好苗子呀!以后好好培养,他就是自己和太子,在军事上最得力的助手呀!由此看来,将七公主嫁给他,就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呀!姜震威决定,以后再有战事,就将他带在身边,好好培养,将他培养成一代名将。

大军休息三天之后,圣上决定,留下部分军队,守住传统的边界线。大部分的部队,都回到都城的南北大营,减轻边界的后勤压力。

此外,圣上还写了一封信,八百里加急,送给正在监国的太子。太子收到父皇的来信之后,马上就去拜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