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尽言想了想:“据我所知,他先前有十六艘大船,后来被我毁坏了一艘,还剩余十五艘。每次出海时每条船上都有一名火头(船长),好几十名水手。算起来,他手下人数不少于千人。”
俞思冕听得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关龙飞纠集了这么多人,这绝非他一家之力就能做到的,那么他的周边乡邻必定都是参与其中了。只是这么大规模的私通外夷活动,当地官府竟然会不知道?
俞思冕不知道,关龙飞这种情况,地方官府自然是有耳闻的,但是关龙飞是一方商绅,明面上他安分守己、按时按量交税,还广结善缘,布施穷人,在罗川一带人缘颇好。
关龙飞对官府的各项政令也颇支持:出资修防海堤,建养善堂等等。这让地方官员也颇有点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所以对他的行为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道。
还有一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地理环境是典型的依山傍海,缺地少田,百姓都靠海吃海,自从朝廷下令海禁之后,连渔民出海打渔都被禁止了。当地百姓几乎家家都要断炊,关龙飞带领众人出海走私,这才使当地百姓有了活路,大家都受惠于关龙飞,几乎敬若神明,对他拥护得很。
官府知道,若是抓捕关龙飞,就是断了当地百姓的活路,这是与民为敌啊,也势必会引起地方上的动乱,于是也就干脆不在这方面有什么作为了。
好在关龙飞除了走私,偶尔在海上劫掠其他商船,并不杀人,也不为难百姓,这才与官府和平共处了下来。
俞思冕不知这其中的隐情,只是自言自语道:“关龙飞的船队牵涉人数如此之多,当地官府难道装聋作瞽?”
莫尽言摇摇头:“其实这些情况,官府也不是不知道的……”便把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分析给俞思冕听了。
俞思冕锁紧眉头,这个问题自他刚到闽地的时候便思考过,以他的看法,他认为海禁其实并不是个长久的国策,虽在当时是为了禁止百姓与前朝余党勾结,以及杜绝倭贼对沿海的骚扰,但同时也断绝了海外夷族与本朝的商贸往来。
早在宋时,市舶司每年所获取的税利就达上百万缗,占全国总收入的十之一二,这于国于民都是极有利的好事。
本朝禁了海,断绝了海贸,便失去了一大笔收入。又禁止出海打渔,致使滨海百姓生活困顿,倒迫使私人海贸屡禁不止。
这些商人走私谋取暴利,倒使得朝廷白白失了一个进项。只是当今圣上的多疑武断,未必爱听这些,否则建言重设市舶司,倒不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海禁,显然也对倭害并未起到完全杜绝的作用。
“这么说来,这关龙飞倒是一个人物。”俞思冕笑了一声。
莫尽言拿不住俞思冕心里怎么想,只好追问:“俞大哥,那怎么办呢?”
俞思冕道:“莫急。关龙飞说起来还算是我的义妹夫,这个忙自然是要帮的。只是这次他是被水师官兵人赃俱获,按律法来说,少不得要被判刑的。但是事情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不过得容我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