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的态度是,我即需要河南士族的支持,也需要河北士族的支持!”
曹植淡淡道。
“嗯???”
见曹植这么说。
荀彧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过,以他对曹植的了解,曹植绝不会无的放矢。
于是就准备开口感谢,彻底把曹植这番话坐实。
可就在这时,却见曹植道:
“举贤堂已经成立有大半年了,父亲之前也说过,会派人去考核他们的学习进度,在他们之中择优取士!”
“我的意思是,把这次录用的学子们,安排到司隶州、兖州、豫州、徐州等地,不知荀令君意下如何?”
曹植的意思很明显。
即,我需要河南士族让出一部分官职。
见曹植这么说。
荀彧当即表示同意。
做错了事,自然要接受惩罚!
曹植拿了好处,那就意味着,曹丕造反之事已经翻篇。
自己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
于是荀彧又向曹植传达了,河南士族想要投诚的意思。
对荀彧的投诚,曹植欣然接受。
毕竟在这个时代。
诸侯们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与士族联合。
无他,因为士族手中有人、有钱、有粮。
加上曹操如今还没有一统天下。
削弱士族,就是在削弱自己的实力。
曹操之前之所以这么做。
无非是因为河南士族胃口太大。
大到曹操已经影响到曹氏集团的正常运行。
曹操这才抬高曹植和河北士族。
想借此来削弱士族对自己的掣肘。
可现在,荀彧已经答应自己让渡出一部分利益。
那么曹氏集团与河南士族的矛盾。
就不再是主要矛盾。
虽说日后曹植登临帝位后。
仍旧会贯彻削弱士族的理念。
但那也是日后的事。
眼下这个阶段。
把斗争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才是对大家最有利的!
再者说。
只要权力存在。
那么剥削阶层就会一直存在。
即便是曹植消灭了士族。
但那些新上位的既得利益者。
将会以最快的时间,来填补这个空缺。
在唐代,他们叫关陇士族;
在宋代,他们叫士大夫;
在明清,他们叫士绅。
在曹植看来。
剥削阶层是杀不完、剿不尽的!
与其用血腥手段把他们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还不如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让他们从心底对法律产生敬畏。
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过,以东汉两百年以来形成的政治生态。
曹植首先要做的。
是打破士族对知识的解释权,和对官职的垄断权。
而举贤堂和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