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她还是得准备上。

“嫂子,咱们这儿没有托儿所可真恼火。”

通安村村小都开办托儿所了,村里两岁半的以上的小孩子都能送去,一个月收三块钱,中午还要在托儿所吃一顿饭,大人只管上工分干活就行。

大的上小学中学小的上托儿所,他们是一点儿也不用为孩子操心的。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军区条件艰苦,你看孩子们上学都是在地方上,不像别的军区有专门的子弟校。”

“就是,上次我和我爹去山川煤厂看到他们的子弟校好漂亮,比我们乡中心校还大呢。”这一点杜红英都眼红了。

作为山川村驻村干部的杜天全也眼红,杜红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找李厂长,如果山川村的小孩能通过他们的考核就送一些去子弟校上学,这样子村小的两个代课老师担子就轻一点。

还别说,人家李厂长还是很厚道,直接就同意了。

爹写信来就说这学期山上陈家有两个孩子就通过了子弟校的考核去子弟校上学了。

爹再次肯定,山上陈家日子过得不错。

这一点也没什么可非议的,人家过得好那是因为祖孙三代的努力得来的。

在悬崖峭壁山中生存这么多年,不容易,杜红英早就给爹说过不要去打破他们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