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匡扶汉室,唯有自强!

如果可能,她会选择佯装不知来瞒过此事。

以此来维持自己在董天心中单纯、不谙世事的形象。

但是她知道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瞒得过董天。

与其去编造一个谎言来欺瞒。

还不如直接将话都说得清清楚楚,还能落一个坦荡之名。

更容易博得好感。

董天考虑的则是另一方面。

是家族利益之间的博弈么?

伏家背弃了天子,而选择了西凉。

这样一来,他董天就得厚待伏家。

以此来收买人心。

告诉所有人,投靠他们西凉的前途有多光明。

这样一来,原本摇摆不定的世家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

不说完全转投西凉,只要两不想帮,不再与西凉为敌,那就够了。

伏家放弃一个可以当皇后的女儿,换取整个家族的兴盛。

西凉则获得伏家的支持,也给其余的所有世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双赢。

这倒是一笔好买卖。

伏家、伏寿,倒是有些魄力。

“将军?”

伏寿见董天久久不言,开口道。

“嗯。”

董天会过神来,“这么说来,你这么晚还在这里赏花赏月,本就是在等我?”

“不……”

由于内心的羞涩,伏寿下意识地不想承认。

可是刚刚张口,却又变成了一个弱弱的的“嗯。”

这个气质高贵脱俗的女子半低着头,脸色有些绯红,仿佛要滴出血来一般。

带着一种别样的美感。

董天的目光霸道而又充满着欣赏的目光,伸手揽住伏寿又细又软的小腰,直接横抱起来。

惹得伏寿一阵惊呼,心跳加快。

长这么大以来,还是第一次有陌生的男人与他有如此亲密的接触。

她将头埋在了董天的怀里,声音细若蚊蝇。

“回房……歇息吧……”

晃荡!

一阵关门声后不过多久,寂静的夜里就只听见外面的虫鸣声不断响起。

……

次日,董天上朝。

此次出征,他大败羌人,诛杀马腾、韩遂,保国安民,又平定益州,将这块有着天府之国之美誉的一州之地归拢到朝廷的管辖之下,立下不世气功。

在董卓、李儒事先的安排下,天子下诏,直接封董天为大将军,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另封凉州牧董卓教导有方,封为相国。

此次随行的一众将军、谋士。

诸如贾诩、吕布、张辽、高顺、薛仁贵等皆有封赏。

益州张松、法正弃暗投明,立有大功。

张松被封了益州别驾。

法正为尚书令。

在董天不在洛阳期间,承担洛阳防卫责任的李傕、郭汜二位将军也都有土地、钱粮奖赏。

诏令一出,皆大欢喜。

吕布、张辽等凭借战事立下功勋的将军得到了应该有的奖赏。

没有出兵的李傕、郭汜也有所得,还算不亏。

西凉一方势力都是一片欢庆。

民间也是一片欢腾。

百姓从来都是最淳朴的。

谁对他们好,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喜欢谁,支持谁。

董天对外抗击匈奴、羌人,让这些蛮横的外族不敢靠近大汉边境一步。

对内平定内乱,保持安稳。

同时还让其所管辖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

在李儒、贾诩的推波助澜下,在司隶、并州、益州、西凉到处都有说书人在酒馆、茶楼等人员汇聚之地向天下人讲述董天的事迹。

一时间,董天原本就已经十分高的声望,在民间变得更加深厚了。

就连三、四岁的稚童都知道董天是个怎样了不得的人物。

但既然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愁。

那就是以王允、杨彪为首的保皇党。

除了西凉军势力越来越大。

还有重要的一方面是伏家忽然转投了西凉。

要知道,伏家的身份、地位可不一般啊。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恐怖的。

投靠西凉之后,伏家扶摇直上,在朝中被委以重任。

这让许多意志不够坚定的世家更加地动摇了。

毕竟人总是会向前看,会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王允、杨彪却无可奈何。

如今,他们根本没有左右局势的能力。

除此之外,董天和西凉军在民间一片交好却被他们选择性无视了。

一群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

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董天越高兴,他们就越糟糕。

一天天长吁短叹,借酒浇愁。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等着天子慢慢长大,将权力从西凉军的手里夺回来。

能做到么?

也许……能吧。

想要再坚持下去,总要有个念想才是。

……

之后的一段时间,董天和西凉军沉寂了下来。如同之前一般循序渐进、平稳地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就如同之前定好的计策一般。

坐山观虎斗。

等待时机的到来。

在这段时间里,董天就如同往常一般时而去军营,时而在府上处理一些政务。

有时候,何太后会因为朝中有些异动为由,派出贴身宫女秘密请董天进宫或者去裸游之馆。

然后彻夜,促膝长谈。

去得多了,在家中自然就少了。

然后就有一天,貂蝉请董天回家商议事情。

门一关,一下午都没打开。

直到夜色将近,两人才走出房门汗。

伏寿见状也不甘寂寞,说是忽然生病了。

董天去了一躺,待了几个时辰,然后伏寿痊愈了.

这样,时间一晃过去了几个月。

秋收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