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绝对的兵力压制?没用!

如同往常一般,漠然,冰冷。

简直要让人怀疑,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的究竟还是不是鲜血。

还是说他们本就是只会杀人的怪物。

面对杀伤力十足,危险至极的床弩,大雪龙骑很快便找到了应对之策。

只见他们不约而同地从两边分散开来,而不是聚集在一处当活靶子。

然后直接朝着匈奴兵卒冲了过去。

床弩杀伤力惊人不假。

但这也意味着瞄准起来很困难,根本不如普通的弓箭更加方便。

而且每射出一箭,就必须要时间来装战矛、瞄准,才能再射出第二箭。

这就给大雪龙骑创造了靠近的时机。

只要两军战成一团,床弩也就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放!”

嗖!

砰!

经过了短暂的准备,床弩再次射出。

不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大雪龙骑已经分散开来。

十几支战矛中绝大多数都射空。

“战车!上!”

随着一声大喝。

轰隆隆……

数架由四匹高头大马牵引的战车从匈奴阵营中冲出。

这种曾再春秋、战国时期风靡一时的战车,到了现在几乎很少出现再战场上了。

理由很简单,太过笨重,不够灵活,而且对作战场地的要求极高。

到了现在已经逐步被骑兵所代替。

但是它也有着一些骑兵难以企及的优点,攻防俱佳,战力出众。

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住骑兵的冲杀,撞乱其阵型。

这也是单于于夫罗用到战车的原因。

即便他们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仍然要为自己增加更多的胜算。

他们要的是万无一失!

以战车在头冲锋,后方的数万匈奴兵卒紧随其后,发起了冲击!

“杀!”

“杀!”

“杀!”

匈奴兵卒高声呐喊着,士气如虹。

想要一举拿下这志在必得的一场胜利。

“弟兄们,把吃奶的劲儿拿出来!”

“谁立功最多,老子把前两天刚抓来那个小娘皮拿出来给他睡一晚上!”

一个校尉大喝,鼓舞着士气。

旁边的匈奴兵卒一听,竟然还有这种好事,当即眼冒红光,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杀气。

战车在前轰隆隆地碾过。

数十骑大雪龙骑原本整齐的阵型顺便被分割开来,如同潮水一般的匈奴兵卒顺势涌了上来。

大雪龙骑被迫各自为战。

而这样的局面在战场之上并不是个例。

九千余骑大雪龙骑与数万匈奴兵卒混战在一起。

往日引以为傲的机动性浑然不见,就如同一头泥潭深陷的猛虎一般,有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个大雪龙骑刚刚挥刀斩下两个匈奴兵卒的人头。

没等喘一口气,数支长矛便已经穿透了他的胸透。

人实在是太多了。

单枪匹马前后无法兼顾。

饶是大雪龙骑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也陷入到了一番苦战之中。

城内。

激战仍在继续着。

并不宽敞的街道限制了骑兵的高机动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数上的优势。

这也让明明人数差距更加巨大的匈奴兵马无法如同城外一般,让大雪龙骑分散阵型各自为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胜利的天平还是向着匈奴一方逐步倾斜了。

大雪龙骑号称是骑战第一。

杀伐果断,冷血无情,从无败绩。

他们是骄傲的,是不屈的。

面对数倍与己,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绝的匈奴兵卒,他们不会有任何的畏惧。

但是人力终究会有穷尽之时。

比起刚开战时,他们的力量、速度和反应都有了明显的减弱。

只能基本维持着阵型不被冲散,但是绝对撑不了太久了。

董天浑身沐浴着鲜血,在火光的映照之下宛若死神。

作为整支军队的统帅,他怎会感觉不到大雪龙骑此时的状态已经有些不妙。

但是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的焦急之色,而是如同往日一般的淡然。

他仰起头来,看着如同蒙上了一层黑布的苍穹。

时间应该要到了吧。

不过多时,微风吹过,带着丝丝湿润的气息。

衣衫随风飘动。

一道亮光在天空中一闪而过。

轰隆隆!

片刻之后,雷霆乍响!

点点雨水摇摇晃晃地飘落而下。

下雨了!

几乎是在同时,城外忽然响起了一阵仿佛要振聋发聩的喊杀声。

数万兵卒,身着黑甲,手持长矛,杀了过来。

咚咚咚咚咚!

战鼓擂响。

与周遭的喊杀声遥相呼应,就像是死神唱起了他的安魂曲。

在队伍的最后方,一个身着普通灰色布衣,头戴文士帽的儒生淡然看着这一切。

此人相貌平平,给人一种老实木讷的感觉。

可是他的眼眸之中却犹如有一道精光,能看透一切。

整个人显得沉稳、自信、意气风发。

正是亲自谋划下这一切的贾诩贾文和!

以自己的主公董天为饵。

引开城门。

以大雪龙骑骑战第一的战力,消磨匈奴锐气。

最后,埋伏许久,以逸待劳的四万步卒一鼓作气,将这八万匈奴留在长平城,

一战而定之!

看着下方,士气如虹向着匈奴兵卒杀过去的西凉兵。

他向来沉稳的内心也不禁有些躁动了起来。

城墙之上,刚刚听闻雷声面色微变的匈奴单于于夫罗听到城门之外的喊杀声顿时就按耐不住了。

“这……”

“怎么会……”

“董天的大营距此足足要半日的路程,这些兵卒为何会忽然来此!”

于夫罗的脸上带着几分惊诧,几分凝重。

打雷,下雨,会让城内阻拦住董天的熊熊火焰熄灭,重新拥有一条退路。

但如今城外已经是一团乱战,就算董天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只有几百骑而已,根本难以扭转颓势。

这些援军就不同了。

天色漆黑,看不出城下的西凉兵究竟有多少。

不过,听这喊杀生,起码有数万人!

足以改变他如今的大好局势!

可是,他却没有任何对应之策。

为了彻底击败董天和大雪龙骑,他已经派出了全部的兵力,拿出了所有的底牌。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一个字,等!

毕竟如今的长命是他占优。

而且,根据之前的到的情报。

董天此次来到并州包含大雪龙骑在内不过五万人而已。

他却有八万之多。

无论如何,他也能保持兵力上的优势和压制。

他未必就真的输了!

空中,滚滚的乌云迅速笼罩。

原本黑漆漆、高不可攀的苍穹仿佛降临到了人间一般。

细柔的微风也变得狂躁了起来。

夜幕时而闪过一道闪电,照亮了这座充满了浓重血腥味儿的修罗场。

雨点变得密集、急促。

城门前的火,熄灭了!

城外,四万西凉军带着山呼海啸办的喊杀生涌了过来。

匈奴兵卒皆是一惊。

这是从哪里又来了一支援军。

纷纷侧目看去,只看见乌压压地一片,在时而闪过的电光下,看得见数量绝对不少。

与大雪龙骑打了这么久。

眼看着就要打破僵局,却又来了援军。

这事放到谁的身上也会难以接受。

一种沮丧的情绪在匈奴军中逐渐蔓延开来。

而大雪龙骑有了新加入的四万步卒的牵制,压力锐减,也得到了喘息之机。

两军合并,绕是匈奴仍然具备一些人数上的优势,但是战局却在刹那间扭转。

不过多时,匈奴军便已经呈现出溃败之势。

原本陷入颓势的大雪龙骑如同出笼的猛虎一般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如同往日一般在敌军阵中冲杀,纵横往来,肆意驰骋。

身后的西凉军也气势如虹。

在这样的攻势下,数万匈奴兵卒在不知道留下了多少具尸体之后,被迫朝着长平城内撤去。

城内还有两万大军,那便是他们的依仗。

至于之前进去的董天和数百骑大雪龙骑则被他们下意识地给忽略了。

两万人对几百人,还占据着绝对的地利。

有悬念?

显然没有!

然而,当先头的匈奴兵卒进入长平城之后,却纷纷怔住了。

长平城内,横七竖八地到处都是尸体,还有数也数不清的残肢、断臂、至死仍然睁大了瞳孔的双眸。

地面上,肆意流淌的鲜血与雨水、泥土混合在一起。

看上去到处都是鲜红的一片。

身前不远处,兵器碰撞的声音在提醒着他们战斗仍在继续!

城内竟然……也如此惨烈!

可是董天明明只有数百人啊!

城墙之上,于夫罗额头青筋暴起,面色骇然,带着不可思议之色。

他不懂,区区数百骑凭什么能在他的两万大军面前坚持了这么久还未落败。

他不懂,就算来了援军,他也仍然占据着人数上的优势,却能败得如此之快。

他不懂,明明谋划地万无一失,到了最后竟然是这般惨淡收场。

以至于,败局已定,他却还没有能反应过来。

“单于!我们快撤吧!”

“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旁边的副将看着兵败如山倒的匈奴军,焦急都提醒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单于,是时候走了!”

又一位将军提醒道。

于夫罗面色铁青,看着下方溃败的大军,沉吟片刻,重重地吐出了一个字。

“走!”

随即在旁边心腹的保护下逃离。

董天手持霸王戟,胯下踏雪乌骓,在雨夜中犹如神魔。

面对如同潮水一般,仿佛没有尽头的匈奴大军,他自始至终未曾保持着昂扬的冲锋姿态,如同一支可摧金裂石的利刃一般锐不可当!

无论是谁,是一个还是两个,在他的面前都不过是一个回合的事。

慢慢地,就连华雄等人也被他甩在了身后。

最开始,匈奴兵卒们还想着利用人数的优势来围困董天。

但城外的西凉军出现,并迅速占据上风之后。

这些匈奴兵卒们不明情况,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也开始后退。

董天和大雪龙骑则趁势追击。

“呼厨泉,哪里逃!”

董天对着前方不远处一个魁梧异常的身影大喝道。

呼厨泉回过头来,面露惶恐之色。

“董……董天!”

“你决意背叛之时,可曾想过今日?”

董天冷冷地道。

呼厨泉如同小山一般的躯体蓦地开始颤抖,纵横往来,所向披靡如同不败神魔一般的董天俨然成为了他心中的梦魇。

“拦住他!给我拦住他!”

他大声呼喊着,组织着周围的兵卒想着董天杀去。

自己则趁着这个时机,纵马逃去。

经历了之前在长平城外的一战,他对依靠人数优势来诛杀董天这种事根本不抱任何信心。

只想逃得一条性命。

看着呼厨泉狼狈逃窜的背影,董天有些不屑。

临阵脱逃,背弃自己的将士。

这样的人也配当将军?

当即猛地一夹马腹,朝着呼厨泉追去。

一路上,数不尽的匈奴兵卒悍不畏死地向他冲来,却根本无法阻挡其分毫。

踏踏踏踏踏踏!

清脆而又响亮,伴随着一抹浓重的杀机。

不用回头,呼厨泉也知道是谁到了。

猛然间,一股劲风呼啸而来。

下一刻,呼厨泉只感觉眼前一黑,脖颈处火辣辣地痛。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董天单手持戟,将呼厨泉魁梧异常的身躯高高挑起。

在他的旁边,匈奴兵卒们一个个都面色苍白,面带恐惧之色。

晃荡!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放下了武器,单膝下跪。

越来越多的兵卒都纷纷束手投降。

大局已定!

夜空中的雨点淅淅沥沥地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