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们三个索降到底,站在吱吱响的木板上面,感受着脚底晕晕乎乎的触感,我仍然不敢相信,这个墓里面居然会有一艘这么大的船。
这艘船的体积极大,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在甲板上,但环顾甲板四周,却根本看不到船的边缘在哪里,更远的地方都隐藏在了灯光之外的黑暗中。
李少白点起一支冷焰火,朝前方的黑暗中扔去,光芒中木船的轮廓才一点点显现出来。
看到这艘船的模样,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宋朝的福船图纸。
福船是南宋末年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举行木帆船,这种木帆船体型极大,专门用来进行远洋航行,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舰。
据《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
这里面的料,就是宋人对船舰载重的计量单位,一料等于一宋石,也就是今天的120斤。
也就是说,在宋朝时,人们就已经造出了载重几百吨,排水超出1000吨的大船。而我们现在所站的这艘船,就是这种巨船。
据我所知,如今出土过的宋朝木船,其中最大的是在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一艘南宋福船型海船,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估计载重约200吨上下,排水量可达600吨。
然而这在当时的宋朝只是一艘中型商船而已,可想而知宋朝的造船业有发达。
我们所在的这艘船,比任何已知的宋朝木船都要大,我只是粗略一估计,就敢肯定它绝对超过了五千料,放在海上,是一艘堪比航空母舰的庞然大物。
这样的一艘宝船,为什么会出现在千机墓中呢?
三个人打着手电在甲板上四处搜索,很快就在甲板中央发现了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应该是通往船舱内的,就在起初我们看到的那根巨型木棍下面,等走近了,我才发觉这哪是木棍,分明是福船的桅杆。
顺着桅杆向上看,便看到桅杆顶端是一个圆形的小型平台。那是福船的了望台,在航行中,船上的导航员会爬上了望台观察四周的环境,于此同时,它还兼顾着信号塔的功能,当几十艘巨型福船组成的船队在海中劈波斩浪时,每一艘船的了望台之上便会旌旗招展,络绎不绝传递着各式各样的旗帜信号。
我正要跟着李少白进入桅杆下面的入口,胡荣光却默不作声地走到了桅杆前,仰头呆呆看着上面的了望塔。
我和李少白对视一眼,疑惑地走过去,胡荣光回头道:“刚才下来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上面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