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
在吕贤基的奏调下,李鸿章就以团练大臣幕僚的身份回归安徽。
没几个月,随着北伐军出动,安徽境内局势越发糜烂。
咸丰又下令让多位安徽籍大臣赶紧回去办团练,李鸿章的老爹李文安赫然在列。
就这样,父子两人合兵一处,搞出了一支上千人的团练。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淮军”最前身。
由于老爹李文安身体一直以来都不好,儿子李鸿章就成为了主要带兵之人。
李鸿章带着这支兵马在吕贤基的指挥下多次和太平军交战,也算是打出了一些心得,懂了一些用兵。
他的老师曾国藩这几个月带着湘军连战连捷,在湖北、江西方向给了太平军巨大压力。
杨秀清不得不从安徽等地调集兵马去对抗湘军。
李鸿章便借助这个机会,率领自家兵马一举光复庐江县城。
一个县城,听起来好像没啥。
湘军和太平军框框一顿激战,不是省城就是州府,或者几万人的超级大战,那才叫厉害。
可如果说,这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安徽方面的清军从太平军手里夺回的第一个县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