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摇了摇头,缓缓道:
“不行的。建奴不会给郑家海外贸易的机会,即便我想要投降,郑家也不会投降。”
郑家,可不仅仅是明朝末年福建的某个大家族而已。
事实上,郑家是明朝末年整个大明最大的海上贸易商业家族。
郑芝龙早年是郑家在倭国贸易的控制人,迎娶了当地女子田川氏,在倭国肥前藩平户港千里滨(今长崎县松蒲郡)生下的郑成功。
后来郑芝龙被大明朝廷招安成为都督,郑家的商业版图更是急速扩张。
如今,北到倭国,南到东南亚的爪哇岛,都有郑家的船队往来行商。
已经殖民了菲律宾几十年的西班牙,和郑家之间也有着相当复杂、时而对抗时而合作的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海上贸易庞大船队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郑家才能在失去了整个福建陆地的情况下,凭借着一些岛屿就能维持数万军队,连续几年对福建进行坚持不懈的反攻。
但这种海上的贸易,并不包括粮食。
在这个时代,东南亚丛林密布,诸多生产力极度低下,甚至都没有完全进入农业社会的小国并不具备供应数万郑家大军粮食的能力。
更何况郑家船队的运力是有限的,如果都用来运输粮食给士兵们吃掉,那还怎么装其他高利润的货物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