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汉文帝采纳了。

大量汉朝罪犯、流民、百姓被有计划地迁移到了汉匈边境,极大地增强了汉朝边境的防御力量,减轻了匈奴人南下骚扰的力度和损失。

晁错的这份《守边劝农疏》,在后世被曹操发扬光大,不但边境如此,中原核心地带也是如此。

这就是“屯田”。

见识到晁错的能力后,汉文帝命晁错前往齐国,在当时儒家领袖伏生门下受教,得授《尚书》。

从齐国得授《尚书》归来后,汉文帝将晁错任命为太子家令,教导和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

这是精通帝王制衡权术的汉文帝留下的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是为了解决另外一个汉朝内部对皇帝构成巨大挑战,和诸侯王并列的庞大势力。

功臣集团。

黄老学派的帝王垂拱,无为而治,对相权为代表的臣权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权力就那么多,相权强了,君权就弱了。

汉文帝并未选择直接打压黄老学派。

当时的黄老学派实在是太强了!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

一个个西汉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功臣,全是黄老学派的领袖。

可以这么说,黄老学派就等于功臣集团。

汉文帝本人也是被功臣集团力推上位,他也没有傻到去和自己最大的支持者们作对,这不是自毁长城嘛。

晁错,就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的破局之人。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当时都无法和一家独大的黄老学派抗衡。

那就——儒法合流!

晁错身为法家领袖张恢弟子,又得儒家领袖伏生授《尚书》,还是太子刘启的头号智囊,在即位后被升到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