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大为不满,道:

“大宋又不是分成六个国家,怎么能和六国相提并论?”

赵鼎也道:

“大金已经表现出了议和的诚意,又怎么能说大宋会重蹈六国覆辙?”

另外一名参知政事郑大中见状也道:

“对啊对啊,谈嘛,先谈谈再看嘛。”

四名宰相之中,主和派此时以三对一,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王庶官位最低,又是孤军奋战,却完全不惧,据理力争道:

“金国能有什么诚意?他真有诚意,就应该将先皇送还,而不是仅仅送还太上皇的灵柩!”

一番争吵下来,王庶竟然将赵鼎、秦桧、郑大中等三人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赵构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打发走了王庶,只留下赞成议和的三名宰相。

“三位卿家,眼下朝堂舆论对议和实在不利,不知道卿家们能不能给朕出个主意?”

若是按照刚刚登基时候赵构的性格,那肯定直接把这些反对的官员们贬官甚至处死了。

但赵构现在已经当了十二年的皇帝,他很清楚单纯的贬官杀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反对声浪。

北伐收复河山是所有南宋臣民心中最大的正义,赵构这个皇帝也无法跨越这个正义,自行其是。

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就是前车之鉴!

公理自在人心。

赵构也得有个借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