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赵构无非就是“被奸臣赵鼎蒙蔽”,情有可原。
要是不罢免赵鼎,那事情就不太好说了。
罢免张浚的理由,也有两个。
第一,张浚是右相,却在淮西之战的军国大事上竭力反对皇帝赵构和左相赵鼎的意见。
这就好像一个单位的三把手,居然在涉及单位的大事上反对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共同意见。
性质是非常恶劣的。
第二,张浚是一个比赵鼎还要更加激进的主战派。
赵鼎虽然也是主战派,但在得知伪齐大军南下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是调岳飞来保护赵构。
这证明,赵构这个皇帝在赵鼎心中的优先级是比北伐更高的。
张浚呢?他想的竟然是全军北上,和伪齐拼了。
张浚为了北伐,甘愿冒赵构可能会陷入危险的风险。
是,这一次的结果确实是张浚拼赢了。
但下一次呢?
别忘了,张浚之前就在陕西吃过一次大败仗,把整个关中都输给了金军。
谁能保证张浚将来类似的赌博结果还会是赢?
赵构这一想,就是良久。
选谁,好像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