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漫画的编剧,往往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如果有漫画编剧的智商真的和蝙蝠侠一样,那他也没必要去当一个编剧。
因此,美漫的漫画编辑们一般会喜欢采用两种方法来塑造一个智力型角色,第一种就是拿着答案推过程,塑造出一个套娃式的智力型角色,简单来说就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当然,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韦一笑,但其实,之所以狂笑之蝠的塑造,被许多漫画读者反感,是因为后期编剧甚至懒得想逻辑链条了,连推倒的过程都不给,直接给一句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才会导致这个角色没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
相反。蝙蝠侠的塑造相对比较成功,是因为编辑在编好一个故事之后,会用种种手法让蝙蝠侠体现出料事如神。
但他们往往会给出过程,比如,蝙蝠侠靠某些细节发现了凶手的踪迹,但其实编辑部自己是知道凶手是谁的,他们安排这样一个剧情,就是为了体现蝙蝠侠的智商过人。
当然,在逐渐商业化和快餐化的今天,许多漫画编辑不愿意再用侦探故事来塑造智力型角色,因为这样费时费力又不讨好,他们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塑造的角色变成哆啦a梦。
首先,给这个角色加上一堆的学历头衔,总之就是在学术界颇有水平,其次,让这个角色变成一个随时都能掏出各种各样离谱发明的发明家。
只要科技水平到位,自然能体现出这个角色有超高的智商,只要它能发明出各种各样常人发明不出来的离谱机器,那自然就能说明他的智商胜人一筹。
可以说。在漫画早期,这类角色往往都是搞笑角色,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各样新奇的道具,来增加读者读漫画故事的新奇感,但是后来,这种设定其实就变成了一种偷懒的方法,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科技套娃。
你发明出了一个很厉害的东西,我发明出一个比你更厉害的东西来克制你,然后你再发明出一个更更厉害的东西……
本质上来说,这与狂笑之蝠的预判套娃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因为披了一层科技的外衣,加了一些看似说的过去的原理,就变得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蝙蝠侠显然也是有类似的属性的,在科技这方面,他可以完全不遵循物理学规律,甚至不遵循时间规律,只要他想,他就能发明出各种各样离谱的蝙蝠机器,基本上是反谁揍谁。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仅仅只有20岁的蝙蝠侠,绝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的知识,除非他的一天有48小时,可是他就是掌握了,你能拿他怎么样?
读者不会因为,主角能随时掏出各种各样神奇的机器,而觉得离谱,因为这本身就是漫画,而只要借助这些机器,编辑们也会省很多的力,不用去解释某些超出常理的剧情,可以说是双方都能受益。
而事实证明,蝙蝠侠的确无愧于超级天才的称号,他才得到那份资料和那个模型,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参透了其中的奥秘。
这也让席勒确定,现在的这个世界当中,蝙蝠侠的确也有,超级发明家的天赋。
而这,就将是一张绝世好牌,比之前打出去的任何牌都要强的多的绝世好牌。
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问题,这张牌,到底愿不愿意把自己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