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君便自告奋勇和夫妇二人一起去了。
当然她也怕被骗,是调查清楚了再决定的。
……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沈晓君到这儿后天天和孩子们为伴,吃住都在学校,房子是土胚瓦房,床是木头做的,生硬生硬,吃穿用度都格外的艰苦。
沈晓君一开始来很不习惯,本来就身怀有孕,她还差点死在这儿。
一路奔波,加上没吃什么东西,她随着夫妇二人来时人已经精疲力尽,直接晕了过去。
因为体质不好,儿子是早产!
好在那时有医生来义诊,否则沈晓君生产还会有性命之忧。
哪怕生下哲哲生下三个月,她的脸色依然枯黄,骨瘦如柴。
这里常年吃土豆,地瓜……
沈晓君都吃的想吐,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美味了,能填饱肚子就好,能吃上白面馒头更是一顿大餐。
如果不是眼见为实,沈晓君真的不信还有这样的地方。
想起以前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她惭愧不已,拿出所有积蓄捐了出来。
乡亲们对她十分友好,帮忙照顾孩子,给她做家务,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她,坐月子时更是每家每户轮着来给她做好吃的。
沈晓君能在这片土地生存下来确实不容易,当初的那对夫妻也一直在学校任教,两人的孩子就在这儿上一年级。
他们还想回京城,给山区的孩子们谋更好的发展。
“吧唧!”
小家伙吃好了,小嘴巴满足的叭叭叭,高兴得很。
沈晓君回神,在儿子脸上轻轻吻了吻,“乖乖,睡一会,妈妈去去就来。”
校长办公室,说白了也就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三把椅子。
“沈意来了!”
沈晓君来了这儿就改了名,重新办了身份证。
沈意是这儿的一个黄花大闺,去年不幸去镇上出车祸死了。
沈晓君便顶替了她。
“校长,您找我。”
“坐。”
沈晓君在他对面坐下。
“来了一年了,还不习惯吧?”校长欲言又止。
沈晓君看出来了,“校长,您有话直说吧,这一年我也多亏你们照顾。”
“是王家夫妇,去京城的日程提前了。”
王家夫妇便是带沈晓君来着片土地的人,而他们的父亲在回来后不久就走了。
老人走的很安详,毫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