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棚老板许是真的闲得无聊,喝了一口茶水,便不慌不忙地说开了。
不久前李家集上搬来了一户读书人家,是小两口子。租赁的屋子,就正好挨在来凤楼的边上。男的每天早上都去来凤楼里喝上一壶茶,和李朝延打照面的次数多了,就混了个熟识。
这男的看着年纪也不大,却极善于和人交游来往。他只说自己姓陈,老家是荆州府人,三年前就中了举,因为不喜仕途所以一直教学为生。他妻子长年不孕,后来得了高僧指点,说要离家而居方才能有子嗣,这才来了李家集暂行落脚。
李朝延商人出身,原本很有几分打心底里瞧不起读书人。后来相处的次数多了,他见陈举人不光满嘴学识,出手也一向阔绰大方,便乐意和他交起了朋友。打那以后,两人不时凑在一块儿喝上两壶小酒,也不知道陈举人使了什么迷魂计,哄得李朝延每日里与他共同进出,嘴上更是陈兄长、陈兄短的称呼个不停。
陈举人在镇上住了些时间,也没看见他去寻过什么活计。过了些日子,他突然从家里拿了一尊玉佛去找到李朝延,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手头拮据,想借来凤楼的热闹,将此物放在他们店中寄卖。
一般玉器铺子都做寄卖的行当,再不济还有典当行,怎么说也轮不着放在酒楼。可陈举人开了口,说到时候卖了玉佛的银子,无论多少都与李朝延抽上两成。李朝延也是个识货的行家,见那玉佛莹润通透,必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他生性本就贪图,再加上这些年李家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突然间有这样白拿钱的好事,自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谁知陈举人开出的价钱却让人吓了一跳,按着李朝延的估计,那玉佛再金贵,顶天也就值个一千两银子。陈举人却一口咬死,这是家传的宝物,少说也得卖上一万五千两银,他才愿意出手。
李朝延劝不动他,先前又已经应下了替他寄卖,便当作看笑话似的,收了他这尊玉佛。还正儿八经叫伙计在柜台上擦出一块光亮的空地,将这玉佛用琉璃盒子罩了,端端正正地摆上去,又在边上放了一块儿寄卖的纸牌。
过了三五日也无人问津,陈举人好像也不着急,每日里照旧和李朝延喝酒闲聊。李朝延却有些按捺不住,好言好语劝他降价出售。陈举人却极听不得他这样劝,每次都怒气冲冲地说,自家这玉佛是世间珍品,只不过没碰上识货之人。李朝延拿他无法,便也只好随他去。
谁料到,就在李朝延越发的觉得陈举人想法荒唐的时候,还真就有人问上门来了。
那日李朝延独自在店中闲坐,听到伙计来报说有人想买玉佛,还以为是有人闲来无事想拿自己消遣,便随口让伙计将那人打发去。结果伙计再三来报,李朝延这下也不得不当了真,亲自到了大堂,来见识见识这位冤大头。
询问玉佛的是一位外乡口音的商人,他似乎极喜爱这玉佛,开口便问了价钱。李朝延瞧他身上虽然穿着简单,却处处透着富贵,便半开玩笑地报出了两万银子的卖价。谁知这人眉头都没皱了一下,当即就应了下来。
李朝延欣喜若狂,两万银子,抽两成便是四千两。更何况陈举人当初只说卖一万五,如今多卖出的五千银,自然就要装进自家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