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便是北平。辽金元皆曾于此建都。其地理位置着实精妙,连接着华北与辽东。
只是战后,北平亦略显破败。定都之初,粮食恐亦不足。再者,距关外颇近……”
陆知白瞧瞧朱元璋,又瞅瞅朱标,开口说道:
“若定要择其一作为都城,儿臣便选北平。”
朱元璋眉梢轻轻一挑,问道:“为何?”
陆知白回道:“其一,北平有政治根基;其二,北平与应天之间有京杭大运河贯通,此乃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
其三,有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扼守海湾,可构建海上防御;其四,护卫森严,能够有力威慑、抵御北方夷虏;
其五,离天津甚近,有大沽口这一港口,利于日后向海洋开拓;
其六,地处广袤平原,土地广袤,可供大量人口建设耕种,此点优于西安……”
朱标听着,不禁笑出声来:
“你果真是对海洋念念不忘。”
陆知白亦笑着叹气道:
“无可奈何。此事关乎数百年后的竞争。即便咱们不去招惹他国,他们迟早会通过海洋前来寻衅,甚至兴兵来犯。”
朱元璋则是眉头微皱,手抚短须,陷入沉思。
陆知白继而说道:
“至于粮食难题,若番薯得以向北推广,理应缓解供粮压力。
此外,北平距西南甚远,然只需修筑水泥道路,便可弥补此不足。”
朱元璋听了,轻轻“嗯”了一声,说道:“还有呢?”
陆知白坦言道:“以上皆是从道与理剖析。从情感喜恶上说,北平有一弊端。
北方风沙肆虐,空气干燥。南方人初至,肌肤恐会蜕皮。
此并无解决之策,唯有于周边广植树木,但这需数代人竭力方可……”
他言语间,愈发觉三北防护林工程、塞罕坝造林等项目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