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叶澈,你这个逆子!”
叶弘突然怒吼起来,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怒与悔恨。
群臣见状,纷纷上前搀扶,有的试图安抚叶弘的情绪,有的则开始讨论应对之策。
“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迁都江南或许不失为权宜之计。”一位大臣提议道。
“迁都?哼,那关中百姓怎么办?我大好河山岂能轻易放弃!”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可若不迁都,难道要坐以待毙吗?况且,江南富庶,兵强马壮,足以作为抗齐的后方基地。”支持迁都的大臣据理力争。
“迁都之事非同小可,需谨慎考虑。但眼下,追究责任更为紧迫。长乐公主举荐不力,应负主要责任!”
一位大臣将矛头指向了长乐公主。
“此言差矣,举荐人才本就有风险,长乐公主也是出于好意。如今之计,应尽早调动江南各地兵马以及藩王兵马,增援关中,共抗外敌。”另一位大臣提出建议。
叶弘听着群臣的议论,心中五味杂陈。
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大乾的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
然而,面对如此危局,他又该如何抉择呢?
叶弘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思索着应对当前危机的最佳策略。
片刻之后,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喝道:
“即刻急调太子前往抚平关,亲自督战,务必守住这道防线!至于陈伯安,让他继续镇守渭北郡,稳固后方,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群臣中顿时有人提出异议:“陛下,您怎么还让陈伯安镇守渭北郡呢?他失职在前,如何能再担此重任?”
叶弘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绝:
“眼下局势紧迫,朕也深知陈伯安有过,但环顾四周,又有谁比他更熟悉关中防务?更懂兵法?朕是错信了叶澈那逆子,没想到他竟如此奸诈!但事已至此,我们不能自乱阵脚。陈伯安虽有失误,但若能戴罪立功,也未尝不可。你们都回去吧。”
群臣只能作罢,离开了御书房。
随后,叶弘目光转向一旁侍立的刘金,沉声道:“刘金,你去宣长乐公主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