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有钱了就是干!

“我们这明年也能推广水稻种植了!”梁主任和孙建平并肩站在大坝上,看着轰隆作响的挖掘机一刻不停的下挖河道,另有几百号民工喊着号子打夯,激动得攥紧了拳头!

“嗯,现在种子站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稻种,到时候呼多河就会像咕噜河一样,两岸都是水稻田,而咱们的机械化农业也就可以实现了。”

孙建平指着远处那一大片泛着白光的土地,“包括那边,东边的水淹地也都可以开垦出来,最起码能再多出三千垧耕地。”

“可不咋的,水田比旱田好,水田只要有水,就能旱涝保收,旱田就是靠天吃饭……对了县长,我多问一嘴,咱们这边整完了,南边咋整啊?那边比咱们这头还穷呢!”

“南边……”孙建平一皱眉,南边就一个字!

穷!

以纳河县城为分界线,北边八个乡镇靠近大兴安岭,地质地貌较差,但有着充足的水力资源,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

而南边十几个乡镇更靠近松嫩平原,缺乏地表径流和水资源,基本上以旱田为主。

北边面临的问题是河水泛滥带来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南边面临的就是干旱缺水这个要命的大问题!

想起这个问题,孙建平就头疼,他也曾骑着乌龙马,亲自深入到南边的田间地头去视察,发现那边的主要农作物就是苞米、土豆,小麦等等,而且那边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老百姓的日子也普遍难过。

话又说回来,往前推十年,北边比南边还穷呢!

要不是这些年兴修水利,持续开垦、改造出大量田地,单单杜尔基乡怕不是要继续独占全县最穷乡镇的殊荣!

看来想要带动南边脱贫致富,就只能靠二叔那个大项目了!

七百万资金到位后,现在整个纳河都成了一个大工地,有条件修水库的都在紧锣密鼓的忙碌,同样鹤城也没闲着,利用那三百万“意外之财”先给工作人员们补发了积欠三个月的工资,又额外给每人多发了三十块钱“补助”。

如此就花掉了足足五十万!

剩下两百五十万了!

蔡领导和方书记等人叼着烟不停地抽,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大大的纳河市区地图,作为黑省西部的重要地级市,他们在发展上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市区而非周边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