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过去的事,且也救下她。
赵春兰从不是个跟自己较劲的人,想通这些也并未再多思。
喜月从屋里出来准备回镇上,被宋腊梅叫住,拉去灶房塞给她一块碎银子。
然后说道:“生淑惠时,宋阿爷给了一对银镯,我没空去镇上,你帮我挑一对。”
喜月接下银子,却道:“你要挑份量差不多重的,宋阿爷即使接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虽说是该还礼,可眼下大姐和离,又暂时没个进项。
宋大爷不是个挑礼的人,且爱重小辈,必不舍得要她花这个钱。
再说,这才是成云和木兰第一个孩子,以后还不知道要生几个呢?
这次回礼并不非得要一样重。
宋腊梅听着觉得有理,问喜月:“依你看要怎么回?”
喜月想了想道:“正好我和欢儿也要送,要不然这样,用红线编绳,串两棵桃木珠和三个小银铃铛,瞧着好看且吉祥。”
“一只算你单送的,另一只算我和欢儿的,也免得咱们送重了让长辈们难做。”
宋腊梅深深折服,笑一声道:“我倒不如你通人情。”
便把这事全权交给喜月做主。
回到镇上,喜月去了银铺,选了合适价位的,编了两根红绳银铃镯。
次日欢儿回村,带了回去。
好看且不失面子,宋腊梅极是满意。
转天洗三拿出来,徐氏听说是喜月做主回的礼,心里不知多羡慕杜巧娘。
生了个这么懂事心思灵巧的闺女。
许是心情畅快,又或许早早开奶的缘故,更或是汤汤水水吃的多。
木兰居然能一喂二。
赵春兰欢喜,让腊梅把家里的鸡尽管拿去炖汤给木兰喝。
她是自家人,喂满儿必是尽心。
盼着出月子,自己身子好些,伺候她也是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