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寡妇是个极其自私且矛盾的人,和王大柱过日子时,她渴望得到他的疼爱,却不愿意对长明好。
王大柱没有田产落脚处,她心中轻视他,觉得能给他们一口饱饭,他就该知足感恩。
享受着王大柱辛勤做活带来的利益,嫌弃着王长明这个累赘。
丝毫没有考虑过,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王大柱提和离,她痛快应下,无非就是觉得他们离了她,根本过不下去。
觉得王大柱不识好歹,且又觉得他令自己失望。
他该把她放在第一位。
就如同宋常贵重视杜巧娘一般,什么都听她的。
她存着攀比之心,对王大柱就越发挑剔,苛责。
也愈发看王长明不顺眼。
青成同是继子,却知道维护杜巧娘,在村里听到有人议论她,会出声为她争辩。
不像王长明,木着一张脸,只会讨嫌。
两父子离家,在村西边搭草棚过日子,王大柱每日忙来忙去,靠着村人接济,并没有如她想象的过不下去。
反而家里缺了他这个壮劳力,各种庄稼活压在她身上。
她开始念起王大柱的好。
田间地头碰见时,柳寡妇先低头与他搭话,意图重修于好。
奈何王大柱深知她本性,并未搭理。
柳寡妇的失意和愤怒可以想象。
在家里怒骂他。
桩子听在耳中,心疼娘。
于是趁王大柱不在,王长明在地里翻地瓜藤时,揪着他揍了一顿。
被村里小娃看到跑去告诉青成,就被青成带人修理一场。
柳寡妇这才怒的找上门。
她早就看杜巧娘不顺眼,这回说什么都不会放过她。
人群中有人问:“王大柱呢,他这个当爹的看到儿子这样,不得心疼死?”
有人接话:“和我家大头去仙女湖做工了,有户人家修戏台子,活赶的紧要做到天黑才回来。”
又道:“工钱可不少呢,一天三十文还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