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儿是天不怕地不怕:“我能护着喜月。”
“就让你们宋叔送吧,要不然我也不安心。”
杜巧娘说完又交代:“以后要回来就早点回来,别看这世道太平,以前老家玉米地不是没出过事。”
玉米高梁杆长成比人都高,北方地里常是连片种,道两旁都是高杆。
就是白天,也得小心些。
这一唠叨便是个没完,喜月忙打断:“记得了,我们走了,大哥该饿了。”
说罢提脚就走,宋常贵忙拎着桃子跟上她们。
回去时杨应和已经在煮米粥,菜饼子拿的多,天热不经放,晚饭三人吃的都是饱饱的。
蝉声吵人,天又热,一夜里喜月把竹席擦了好几遍,好不容易睡熟,鸡鸣声又响了。
身子软绵绵的,也不耽误做活,熬出的桃酱舀一木勺给欢儿尝。
欢儿连点头赞好吃。
模子里先铺上糕粉,中间戳个洞放桃酱,再铺一层粉,然后上锅蒸。
蒸出来两人分吃一块,糕软酱香甜,味道极好。
做了两年糕,喜月越做越有心得,尝试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颇为自得,笑道:“我这是天赋过人,天生的做糕的好手。”
她贫嘴,欢儿就笑,笑完附和一句:“我也觉得你天赋过人。”
糕摆进铺里,用纱布撑罩着,免得沾染灰尘飞虫。
灶房待着出了一身汗,喜月让欢儿先看着,自己去擦洗换身衣裳。
出来后又换欢儿去洗。
才重新把头发挽成一个揪,插上桃木簪,抬头就看到成云推车送桃子过来。
卸下一篓子桃子,然后又朝仙女湖去了。
喜月拿小竹箕把桃子摆去柜台上,过路人多起来,倒真有人过来问价买去一些。
到送糕的时辰,一对中年夫妇找来问做家具的事,杨应和招待他们抽不开身,使唤狗剩陪她跑一趟。
喜月原想说不用,看狗剩殷勤模样,就没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