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就要开张,来到镇上顾不得收拾屋子,喜月和欢儿忙起来。
一个准备做糕的材料,一个去收拾铺子再彻底打扫一遍。
许是因为之前开染铺的原因,灶房比寻常人家的要大一些。
靠东墙而建,入门右手边是个土灶,左侧靠墙是杨应和新做的长条面案。
旁边还摆着一个极简易的三层木架,一人多高,四尺多宽。
以便放材料、用具等杂物。
可见用心。
若不是家人,请来的木匠绝不会这般细心。
喜月心中对大哥感激的紧,愈发觉得亲情难得。
灶前堆着刨木刨出的木花,用来生火最是好用,泥炉的火燃上,架砂锅煮泡过的赤豆。
是用来做馅泥,煮烂添糖、油捣烂即可。
熟粉添糖过筛,是为明日做糕的准备工作,都是细致活,喜月有条不紊做着,耐心十足。
欢儿把铺子清扫一遍,又拿破布湿水抹一遍,仔细检查没有疏漏的地方,进去灶下帮忙。
换一只砂锅煮绿豆,做绿豆馅。
拿木捣开始捣赤豆泥。
两人忙到屋中渐暗,点起油灯开始做晚饭,简单的菜粥放几粒盐进去。
院中杨应和忙着做家具,近十月的天,他仍穿着单衣,丝毫不觉冷。
用过晚饭,灶房收拾干净,喜月回屋洗漱,再出来看到大哥卷着被子睡在棚下草帘上。
棚子里有家具,唯恐有偷儿登门。
若两边都有人家也不怕,最西边没有人烟,可不放心。
这天还不算冷,再过些时日这样可不成,人都要冻坏。
她停下脚步:“后林宋大爷家阿黄前两个月生下几只狗崽子,大哥向他讨或是买只来看门护院。”
杨应和道一句晓得,催着她去睡,还要早起做糕呢。
喜月不多言,进去屋里。
和欢儿两人也不闲话,阖眼睡去。
鸡鸣第二遍,外面还黑着,打着哈欠起身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