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用过早饭就要去镇上,赵春兰想去看看铺子,也一道同行。
来到镇西,路南最边上一家,知道偏僻,但真正看到心里还是会有些不是滋味。
可又没办法,手中没钱有好位置也没能力赁下来。
杨应和看穿她的心思,笑着安慰:“只要我活做的好,做出名气,就是再偏也会有人来。”
能来镇上开铺子,赵春兰心里已经很高兴,总比在村里无人知晓的好。
而且她相信一步步来,总会把生意做起来。
一行人去找贾老板,他儿子是识字的,当众立契书。
杨应和幼时也去过两年学堂,看过没问题,付银子按下手印,一起去镇衙。
这么快又把房子赁出去,贾老板亦是高兴,痛快把房子钥匙拿给他们。
又笑道:“短缺什么可以去铺里说一声。”
谢过他,几人去看房子,杨应和开院门的手都有些颤抖。
能来镇上开铺子,可太不容易了。
虽只有三间正房,院子却是很阔,右手边还搭着长棚子。
上面吊着一排挂钩,想必是先前用来挂晒染布的。
倒省得再搭棚子出来,又能省下一笔开支。
水井大灶俱全,靠近房屋这半边地还铺着石板,外面一截是夯实的土地面。
正房是青砖瓦房,杨应和仔细看过,还有新瓦片,应该不久前翻新过。
也是,做布匹生意最怕屋子漏水会把布毁了。
三间房子很干净,都不用怎么打扫,也没什么异味。
里面看过,俱都满意。
喜月指着东边这半堵土墙:“大哥,我想把铺面开在这里。”
不用一堵墙全拆,拆最东面的还能省下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