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沾的都是糕粉味。
杜巧娘笑一声:“想歇着可不容易,村里人也有要糕的。”
要的虽然都不多,一个村里这些人家,加在一起也不少。
有钱赚自然不把生意往外推。
喜月睡一觉就精神满满:“我还能干。”
腊月二十七,做完集上要卖的,就开始做村里人的。
家里除尘的活都是宋常贵干的,娘几个只忙着做糕。
从集上回来,喜月一身轻,终于不用每日着急忙慌的。
赵春兰笑问:“这般累,还想开铺子吗?”
没有一丝犹豫,喜月坚定的说:“就是再累也要开铺子,我要赚钱,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还有面对命运时,能够多些选择。
而不是被迫选择自己不愿意做的。
卖给村里的糕,要么少上几文,要么添两块,总之买卖的双方都高兴。
腊月二十九这天晌午,终于把糕的事忙完。
后面两个集,还有村里收的糕钱都没数,就随意的堆在东间篮子里。
喜月费力的拎出来,笑道:“咱这是真的要发财了,钱都懒得数了。”
众人又是笑成一团。
数钱再串起来,忙活好一阵,除去本钱,赚的不止二两,都有三两多。
喜月震惊住了:“我还以为只有二两。”
心中的喜悦掩不住,高兴的都要跳起来。
杜巧娘数出三百个钱,要送过去给赵春兰,她这些日子也是跟着从早忙到晚。
两个孩子都不怎么顾得上管。
宋常贵笑着说:“是该给,她活可没少干。”
杜巧娘站起来,就觉得头发晕,眼前一黑忙抓住身旁的宋常贵。
宋常贵扶住她:“天天起的早,睡的晚,一天到晚忙的跟陀螺似的,这是累坏了吧。”
就要就要扶她去床上歇一歇。
她胸中发闷,身上也没力气,就把钱递给喜月:“你去给你嫂子送过去。”
喜月接过钱:“这些事你就别操心了,好好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