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中恒的脸色同样难看,他深知这场比试的失利对子榭意味着什么。
但他仍然克制情绪,示意台上的子榭保持冷静。
毕竟,这只是三场比试的第一场。
只要后面还有两场,子榭能正常发挥,南宛国便有机会取胜。
“出来了!”
文房书院外,人群熙熙攘攘。
阳光斑驳地洒在古朴的告示牌上,一位官员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手中的笔饱蘸浓墨,临摹着《将进酒》。
他的一笔一划,仿佛要将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吗,都镌刻进浩瀚的文化长河中。
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开篇,刘风的《将进酒》被赋予了实体,跃然于公告之上。
围观的百姓,初时只是好奇地聚拢。
渐渐地,他们被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豪迈与才情深深吸引。
有的人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太监之手。
有的人嘴角上扬,眼中闪烁着欣赏与赞叹。
更有甚者,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大喊大叫,为刘风的才华喝彩。
“这诗,简直绝了!”
“大夏有此才子,实乃国之大幸!”
“刘风,好样的!”
……赞誉之声此起彼伏,化作一缕清风,拂过整个皇城。
很快,皇城的老百姓们,都知道刘风胜出第一场。
人群中,老幼妇孺,各色人等,无不沉浸在这份由刘风带来的喜悦之中。
孩子们瞪大眼睛,好奇地询问着大人诗中的意境。
老人们则抚须微笑,感慨后生可畏。
年轻男女更是相互传颂,将太监写诗的事迹这传播为佳话。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刘风的一首《将进酒》,让皇城的上空弥漫着喜悦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