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宏心想,今天纳俊英以身作则,把最难做的一户工作给做通了,他们乡、村干部再也没有理由推脱,再也没有理由说不行了!
姚永宏硬着头皮道:“有决心,萧书记、纳书记,我们下决心,一定让辍学的孩子返校。江校长、朱校长,邓书记,你们有没有信心?”
姚永宏马上就把压力传递下去了。这些初小学校长、村支书,都是乡党委书记姚永宏管的,他们也看到了姚永宏承受的压力,也知道在这个事情上,再也不能找理由、找借口了,都说:“有信心。”
纳俊英说:“那就辛苦大家了,这杯酒我喝了!一个星期之内,所有辍学的孩子都要返回学校,正常上课。工作中,大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要使用暴力,要切实做通家长工作,就算不能做通,也要让他们知道利害关系;二是要关注重新返校孩子的心理状况,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让返校的孩子回到家受气、挨打,咱们乡里妇联、村里的妇女儿童组织在这个事情上,要动起来,保护好咱们的孩子,就是保护了祖国的未来!”
纳俊英想得很周到,既有刚性的要求,又有柔性的关怀。乡里、村上的干部也都一一答应了。接下去,就没再谈工作,大家开始唠唠家常,谈谈生活。
萧峥也说起了自己的家乡绿水村,从烟尘翻飞的贫困村到绿水青山的富裕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以后或许还将从卖风景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村里有房、有车、有存款,少有所学、老有所养、青壮年有事业……这让刚刚才开始铺路修桥的红河乡乡、村干部都瞪大了眼睛,心里都泛着嘀咕,真的会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吗?
“你们别以为很遥远。”萧峥勉励道,“在安县,这一切都是在五年内发生的。我相信,咱们宝源县也能在几年内实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话,要是在本地的领导口中说出来,大家恐怕要怀疑,太假了。可这话是萧峥说出来的,这是一位美丽乡村的探路者、实践者、带头者说出来的,那可信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听萧峥这么说,目光中无不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晚饭之后,萧峥、纳俊英就住在村支书邓有余家里,张承传等人去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家里住。事实上,村里人都很好客,上面的干部来家里住的事情,已经好多年都不曾有了,他们把房间打扫得比自己住的房间还干净。鱼水之情,是在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走当中建立起来的。
等众人走了,萧峥搬了一把椅子,到小院子的石榴树下坐着,看着高原上的夜空,听周围树上、草丛里的鸣虫。邓有余要出来陪他,萧峥对他说:“你去里面帮助嫂子收拾,可以早点休息。”邓有余还是疼老婆的,笑着回进屋里去帮忙了。
萧峥望了一会儿天空,喝了一口淡茶,心想在农村里,就是感受不到压力呀,人好像和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的好,就是让你觉得,你就是你,无论在哪里,都是挺好。或许以后等退休了,萧峥也还是会回到乡下,安度晚年。当然,他也知道,距离自己退休,那是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