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宁可舍身,也要取义”的道

李白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参加科举,但人生中总有失意的时候,所以他很欣赏王阳明对待逆境的态度。

杜甫有在去年尝试科举,结果落第。好在那时候光幕出现,他们都有了和原历史不一样的发展。

孟浩然、高适就更不用说了,二人也是同样拥有落第的经历。对光幕上王阳明在几年之后考中进士,为他高兴。

“年纪轻轻啊,才二十多岁,不着急。”

“是嘛,多考几次就行了。”

二人自嘲,另一边的李泌倒是没有什么实感。

李泌其人,少年天才,在几岁的时候便得到了陛下的召见,还颇得当朝宰相张九龄的喜爱。

……

朱厚照问大臣龙场在哪儿里?

王阳明为什么要去龙场?

臣子们心想:那么远的地方,一看就是被贬过去的啊。

你的锅……

“好远的地方,从北直接到南边去了。”

王阳明在贬去龙场往南边去时,曾和湛甘泉见过面,二人再见聊得颇深。

湛若水想着去年自己还在担忧好友到遥远偏僻的地方去,身体能否承受住。如今从光幕上得知了好友的未来,也为此兴奋。

“那可是被光幕印证的圣人啊。”

“五溺。”王阳明边看边念出光幕上的五溺的内容,“哈哈哈,甘泉兄的文笔还是如此细腻。”

“短短五句话,当真是概括了我的青少年。”

……

【青少年时期的王阳明生活在弘治帝当政时,彼时天下小康,百姓富庶,弘治帝时期在史书上被称为“弘治中兴”。

弘治18年,弘治帝轰然驾崩,15岁的太子朱厚照登基,改年正德。

关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评价,历来复杂。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他专宠宦官,沉迷玩乐的记载。

35岁的王阳明被卷进了政治旋涡中,他毅然决然选择去殉自己心中认定的正义。

“宁可舍身,也要取义。”

因言获罪,遭到了当朝宦官集团的迫害,被革去兵部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