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内的保守势力,更是以“破坏风水”为由,对一切在国内兴建的新物件儿,都加以反对。
而胆壮气足的陈济方,就成为了电报领域,在大清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年时,当他与陈济怀等人,西行游历之际,电报虽然已经被发明出来,但他们却无缘得见。
所以,在刚刚接触这玩意的时候,他也是一头雾水。
可在他详细了解过之后,便迅速的意识到了电报的重要性。
虽说不会理会什么“风水”之说,但他也同清廷一般,认为这种通讯利器决不能掌握在外人手中。
而且这么便捷、进步的事物,是一定要办的。
那么如何开展呢,陈济方采取的办法是,引进技术,自家筹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论其他的困难,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来自内外两方面的阻力。
外来的阻力,出于洋人之中,那些此前想控制大清权力,获取更多利益的人。
按照这些人的想法,应是由洋人在两江开设和经营电报业务。因此他们对陈济方的计划十分不满,纷纷上门讨说。
但陈济方的态度十分坚决,除了初期的建设可以部分外包之外,在权限上绝不会交予外人。
洋人尽管软磨硬泡,终也无法改变。最后只能无奈接受,再尽量多争取些工程进项而已。
至于内部的阻力,当然是那些守旧的势力。
对于他们,陈济方先是晓之以理。他安排人,反复的进行宣讲、劝解,尽量说通道理,使他们转圜。
对于那些死硬的顽固人士,那就不再客气。
若他们并无什么实质性的举动,就由他们去聒噪。但倘若有人敢蓄意破坏,陈济方也绝对会痛下重手。
就这样,从同治六年开始,陈济方率先开设了“江苏电报局”。
从最初的,上海至苏州,再至江宁的电报线路开始,渐次向江苏全省延伸,并与海外线路连接。
后来,又相继在安徽、江西设立了电报局。电报网络逐步覆盖两江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