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娘子,啊哈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5274 字 2个月前

其实他哪里有心情开什么玩笑,他是在揶揄自己咧。

万万也没有想到,最后,自己反而成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典范,看来,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乏自己这样的傻子,美其名曰,这就是所谓的“能者多劳”吧。

但仔细想想,人家关银屏说的,也没错。

这个时代,少有大都市,为什么?说白了,没有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根本就承载不起太多的人一起生活。生产技术的落后,各种物质的匮乏,都是其根本原因。

而洛阳、成都、石头城这样的地方,也不过是因为政治的原因,被硬生生地拉扯成了一个所谓的大都市。这些城市,又有哪一个不是举全国之力而成就得来?

呼啦啦的,一大桌子早点端上来,人家李遗也不急,看样子,这是诚心诚意地和沈腾耗上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沈腾不急,人家更不急,反正建成一座城市,可不是三俩月的事情,咱有的是时间,耗呗。

一切计划都乱了哇。

烦,倒也没有,只是,身不由己的感觉很糟糕,牛不饮水强摁头,现在,自己不就是那头不想饮水却被强摁头的牛么?

沈腾一边默默早餐,一边想事情,其余人甚至连同桌早餐都不敢了,生怕打扰了他的思绪。猴子不在乎这个,自己囫囵吞枣一般,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

朱武李遗一人端一个大黑碗,心不在焉地对付着,估计连入口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滋味如何。

表面上心事重重的沈腾,其实一点也不着急。

心事重重,都是假象。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大小事情,都不能再随意答应,更不能随意承诺。否则,到最后,全都变成包袱。

得学会“抖包袱”,最好能把包袱“抖”到别人肩膀上去。

其实对于兴古郡这里,在沈腾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这里有全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好宝贝——白酒!

兴古郡,便是后世贵州省辖区,也含有广西一部分。

这里的酱香型白酒,是天下一绝,以茅台佳酿居首,是富豪们最青睐的奢侈品,更是资本的宠儿。

做一个白酒大王,本就是沈腾最原始的想法之一。

这个想法,之所以一直没有端出来,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时代,民间的粮食并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而酿酒行业,本就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到哪里搞来这许多粮食酿酒?

这,也是为什么沈腾一直执念着去看海的原因之一。

交州那边的稻米,估计吃也吃不完的,一年四熟。

而且,在兴古郡这段时间以来,沈腾发现,其实豪族大姓人家,每天都没有断过酒,尽管这酒在沈腾的眼中根本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酒,但一样需要粮食酿制不是?

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酒文化早已经深入人心,想去掉都不可能的。蛮汉皆一。

另一方面,说明酿酒的粮食,其实还是有的。

面对这个问题,也也不是没有深入调查过。

其实,蜀中并不缺粮。

“天府之国”的名号,早已经驰名中原几百年了,可也不是白叫的。而南中,五谷杂粮的产出却也不少。

蛮族尤其好酒,尤其是兴古郡这里的苗蛮,可以一日不食,却不可以一日无酒。

后世,此地诞生出世界顶级的茅台酒,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世界上那么多的“机缘巧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机缘”二字,然后,才有所谓的“巧合”。

再则,兴古郡南向接壤者便是交州,往后几千年,这里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稻米产地,而东边的零陵郡郁林郡,同样也是鱼米之乡,只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词儿罢了。

荆襄七郡,很快,便会成为中原政权最重要的粮油产地赋税根基。

沈腾一边胡乱想着,一边胡乱吃着,哪里有品尝出一点味道来?

“酒……白酒……茅台……赤水河,不就是现在的赤水么?红河……”

沈腾嘴巴里偶尔冒出一两个词儿,他脑海里飞速旋转着,想把很多貌合神离的信息都串联起来。

但这场景,放在另外的几个人的眼里,却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口,,哪一个不将耳朵高高竖起,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一个字儿。

当第一个“酒”这个词儿从沈腾的嘴巴里蹦出来时,那边的朱武已经开始在心里暗暗将李遗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用人不该是这样用法,骡子马干活前,还得给口草料不是?你堂堂郡守建宁李氏却如此落了下乘,竟然连口酒水都舍不得,还要咱沈家兄弟自己开口讨要不成……

李遗后知后觉,倏然惊醒,怪不得沈腾一直爱理不理的样子,原来,自己没有上酒水!

其实不怪李遗,一大早上,他怎么知道沈腾还有这个吃早酒的爱好?

在于他,是不可能的,他不可能带着满口的酒气坐堂办公吧,若被都督府知道了,岂非落下话柄给别人?

但今日不同往日,自己连丢鞋子的戏码都上演了,还在乎一碗酒水不成?九十九个头都磕了,最后一个揖却弯不下腰,岂非前功尽弃!

别说一碗酒,便是一桶一缸,咱也立马给你整起!

很快,几大碗酒水酒杯端了上来,放在沈腾手边。

沈腾无意识地端起那碗酒水,下意识地喝了一口,却突然喷了出来,吓得众人一阵莫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