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尤怜爱少子者,妇人之情也。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初曰“陟彼岵兮”,以草木蔽障,害于瞻望父兄也,故中曰“陟彼屺兮”;以屺瞻望有所不见也,卒曰“陟冈”。今且从《尔雅》之说。盖所思渐极,则所登渐高,期于瞻望可及也。
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
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小事大,大比小。有相侵者,方伯连帅治而正之,是以诸侯不失其分地,而庶民保其常产。周道衰,强陵弱,众蹙寡,天子方伯连率无以制之。有国者亦多不知所以守其封疆。此诗所为作也。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闲闲,暇而不遽也。泄泄,舒而不迫也。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