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来寻去,最后在县城请了一位先生回来。
这位先生姓李,已经是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头发胡子都泛白了。
李先生原本在县学里教书,后来年纪大了,没了那么多的精力,就辞馆回家了。
余老爷还是亲自去了一趟,好说歹说,才把李先生给请了过来。
李先生并不愿意住下,每天都要回家的。
因此上课的时间就有了改变。
每天上午巳时上课,下午申时末下课,中午的时候,李先生就在余家休息吃饭。
和楚先生比起来,李先生在学识上是丝毫不输的,只是为人比较刻板,规矩也比较严苛。
功课变得多了,下学的时间也变的晚了,再加上孩子没有了时间帮着家里干活儿,有些人家就不让孩子来上学了。
学堂里的学生少了几个,对许小满和余墨等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许小满和余墨聪明,学习也用功,是少许能看到李先生笑容的人。
学堂再次休沐的时候,天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桂花蜜早就被陈大娘子拉走了,不仅如此,就连秋梨膏,陈大娘子也拉走了一批。
毕竟秋梨膏做起来比较麻烦,熬制的时间太长,所以就做的慢一些。
县城里,知味馆这个卖点心的铺子,突然开始卖起了秋梨膏,功效还十分的好,县城里的人趋之若鹜,有的一大清早就要去排队。
秋梨膏每天都是限量供应,去的晚了,就买不到了。
去排队的人也不仅仅是买秋梨膏,来都来了,总要再买点别的点心。
有些买不到秋梨膏的,闻着知味馆的点心味道香甜,也会忍不住买一些回去尝尝。
知味馆的生意越发好了起来,浮云斋的生意就越来越差了。
毕竟县城里的人就那么多,点心这东西,在这一家买了,就不会在另一家买了。
知味馆里的人,人人喜气洋洋,浮云斋里的却是愁眉苦脸。
冯安坐在浮云斋后院的屋子里,面前的桌子上是一本厚厚的账本。
略微翻看一下,冯安的脸色就越发的难看了。
现在每天还能赚钱,可却也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