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时的皇帝最后批示了凌迟之刑。

这次的刘天赐也是激起了民愤。

尤其是奏折中提到了元宝山的“死人坑”。

虽只是简单几笔,但昭帝读之也感毛骨悚然。

结合几种情况,昭帝读完奏折就批示了凌迟。

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昭帝还另有旨意。

五良县百姓免两年赋税。

受害者家庭,再加免两年赋税。

至于金矿,收归朝廷所有。

开采权全部归朝廷。

自愿在金矿劳作的人也可以按照规定拿到工钱。

工人优先雇佣五良县人。

这一旨意六天后传到了五仙镇衙门。

暗十六再次出面一条条宣布了昭帝的旨意。

众百姓纷纷跪地,个个高呼万岁。

圣旨的最后,昭帝居然还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说自己身为天子识人不清,以后当更加勤政,为民多选好官。

“呜呜,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

很多百姓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堂堂天子居然给他们小老百姓道歉。

呜呜,这样的皇帝才应该万岁,万岁,万万岁呀!

“老天爷,我老汉愿折寿十年,换我皇帝陛下长命百岁!”

有老者双膝跪地,虔诚向天祝祷。

更多百姓跪下祝祷。

“老天爷,草民愿意折寿,请保佑我皇陛下千秋万代!”

赵瞻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

“安安,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之前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一个国家若有千万百姓维护,又何愁不能千秋万代!”

安安笑着看看赵瞻。

坚定道:“瞻哥哥,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是半个明君了。

咱们大魏,一定会千秋万代。

你父皇也一定能长命百岁。”

昭帝因为中蛊毒,身体受到了很大破坏。

但近几年反倒有日渐强健之势。

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施仁政修来的结果呢!

终于到了刘天赐行刑那天。

昭帝专门从京城派来了行刑人。

这人世代在大理寺效力,专门研究各种刑罚。

之前唯一一次的凌迟之刑就是他祖上亲自操刀的。

凌迟之刑虽号称千刀万剐,但真正行刑也就割一百二十八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