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认可赵家那小子

但是宝藏中的东西毕竟都是当年突厥人从中原搜刮的财富。

杨家若这样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倒有些间接做了强盗的感觉。

再者,杨家目前也不是急缺银子,犯不着瞒着不上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安安摸透了昭帝的心思。

即便他们将宝藏上报,安安算准了昭帝也不会立刻将其收归国库。

果不其然。

赵瞻将宝藏一事上报昭帝后,昭帝思索了片刻,道:“瞻儿,说到底大魏的江山过几年父皇也是要交到你手里。

这些事还是你拿主意。

杨家不贪财,安安又一心为你打算。

父皇信你,也信杨家。”

赵瞻明白父皇的意思,回信的时候索性告诉安安那些宝藏随安安处理。

国公爷看了赵瞻的回信,捋着胡子道:“嗯,我看赵家这小子行。

比他家上几辈的人都强!”

国公爷说这话的时候,杨致远就在旁边。

看来自己这个岳父也认可了“赵家那小子”。

虽然闺女还小,但杨致远的担忧早就有了。

按照他的理想,闺女不嫁人才好。

他可以招一个上门女婿。

如此,便不用担心自家姑娘嫁出去要像其他出嫁的媳妇一样伺候公婆。

在杨致远心里,自家的闺女不一般。

若是跟寻常女子一样结婚生子未免太委屈了她。

更何况是嫁入后宫。

杨致远虽是长在小小柳树村,但宫中女子的生活据他看来还不如民间生活。

不说寻常嫔妃,便是像赵瞻的娘姜皇后那样。

已经是后宫之主,可最后也是死得不明不白。

就连自己生下的儿子都差点儿命丧寒毒。

皇后尚且如此,更遑论寻常嫔妃。

所以,杨致远心里对自己闺女跟赵瞻走得亲密是十分不赞成的。

除非那小子可以放弃皇家身份,入赘杨家。

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要人放弃皇家身份有点儿强人所难。

就是单看现在的朝堂情形也不太可能。

昭帝子嗣稀薄,只有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