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即位后根本没提过再立丞相一事,反倒将政事更多分权给六部。
张涛也看出了这位皇帝的意图,若他不是前朝丞相,皇上还顾念先帝,说不定他早就被废了。
这也是他迫不及待投靠淑贵妃的原因。
他非世家出身,早些年也是耕读之家,后来中了状元得到当年丞相的看中将独生女许配给他。
就这样,靠着老丈人的庇护,他平步青云走到了今天。
他张家既无深厚背景,又无爵位可袭,所以他一直很重视子女教育,期望后世子孙能通过科举一途保住张家一门荣光。
可惜,从他这一辈张家就子嗣不旺,他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子,到了下一代,因他娶的是丞相之女,自己不好纳妾的,所以也只得一个儿子。
无奈这个儿子从小被他娘惯坏了,长大后别说走科举一路,就连书本都懒得看一眼。
每日家只知道斗鸡走狗,眠花宿柳,是京中有名的花花太岁。
好在他这个儿子虽荒唐却还不曾做出那抢男霸女、谋害人命的事儿来,再加上他又是一朝丞相,所以也无人参他治家不严。
张涛见儿子不争气,自从有了孙子之后就把全副精力放在了孙子身上。
这孩子三岁就启蒙,请的都是大魏最有名的名师,而且是一对一授课。
张耀文也还算争气,秀才试是榜首,乡试是解元,在京中颇有些才名,更是这一科状元的大热人选。
每到春闱季,京城各大小赌坊都会押注赌本科的状元是谁。
凉州地处偏僻,知道杨学文才名的人并不多,所以一开始押张耀文的人最多。
只有梁谨等人押杨学文、杨致远,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这一举动会让自己发了一笔不小的外财。
等到会试结束后一放榜,各赌坊的下注情况就有了巨大逆转。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不仅知道了杨致远就是昭帝曾封赏的男爵,还知道他们居然跟传说中的安定县主是一家。
这下,基本上就没人再赌张耀文胜出了。
张涛爷孙二人更是心情复杂。